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企業破產清算中存在的刑事法律風險與防控原則

        來源:四川及第律師事務所 作者:梁崇銘 張權 發布時間:2024-04-16 11:41:27

        image.png

        一、企業在破產清算中存在的刑事法律風險

        企業在經營活動過程中,由于管理、技術、產品質量等原因,可能導致資不抵債的現象出現,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可依法申請破產,而在破產清算過程中,也容易出現刑事犯罪。

        (一)妨害清算罪

        依據刑法第162條規定,妨害清算罪,是指公司、企業進行清算時隱匿財產,對資產負債表或者財產清單作虛假記載或者在未清償債務前分配公司、企業財產,嚴重損害債權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為。公司企業犯本罪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本罪的犯罪主體是公司企業或者清算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人員。本罪只能是故意犯罪,過失行為,不構成本罪。追訴的標準以造成債權人或者其他人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應予以追訴。

        image.png

        (二)虛假破產罪

        據刑法第165條第二款的規定,虛假破產罪是指公司企業通過隱匿財產、承擔虛假債務或者以其他方式轉移財產、處分財產,實施虛假破產,嚴重損害債和其他人利益的行為,構成虛假破產罪。犯本罪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責任

        人同,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image.png

        本罪只能由故意構成,過失不構成本罪,另外犯罪的目的、動機不影響本罪的成立。“以其它方法轉移、處分財產”一般是指無償轉讓財產的;以明顯不合理的價格進行交易的;對沒有財產擔保的債務提供擔保的;對未到期的債務提前清償的;放棄債權的。

        二、企業刑事法律風險的防控原則

        企業總體上要按照事先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補救的原則,依法預防和控制破產清算階段存在的刑事法律風險,要求如下:

        (一)事先防范原則

        事先防范主要內容是指鏟除刑事法律風險存在的土壤,排除這種風險的可能性。因此,事先防范是企業刑事法律風險防控的前提。如企業成立、合同簽訂之前的審查,企業重大決策做出前的風險評估等,這就要求企業通過規范化的運作,依照法律專業人員層層把關,逐步篩選和排查刑法法律風險,把這種可能性扼殺在萌芽狀態。與事后補救相比,這種事先防范成本小、效益高,不需要通過相應的仲裁、訴訟等程序,就可以保障企業的良性正常運轉。為了做到事先防范,這就要求領導層一定要有法律意識,增強防范刑事法律風險的責任感。

        (二)事中控制原則

        事中控制主要指企業在運作的過程中,通過完善法律工作機制,強化各個部門,直至各個人員的法律責任,實現企業刑事法律風險的全方位防范和動態化監控,使風險在可控的范圍內。事中控制與事后補救相比,也具有節約成本,極易控制風險的特點。因此,事中控制是企業刑事法律風險防控的關鍵,是排除刑事風險的最后一道關卡。如在對外投資、對外擔保、合同管理、招投標管理、知識產權管理、債權債務管理、資產處置、糾紛案件管理等過程中,就要求企業要建立動態的防控體系,健全工作程序,完善各項規定制度,強化相應主體的責任意識,使刑事風險在事中控制的過程中逐步被消化和吸收。

        (三)事后補救原則

        事后補救主要指在刑事法律風險出現時,通過企業內部的法律部門,及時與相應的司法機關溝通,積極配合,最大限度地避免或者挽回企業的經濟損失。事后補救要求企業積極主動地開展司法救濟,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事后補救與前面的事先防范和事中控制相比,經濟成本比較大,相對比較被動。但是,為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還是要積極主動地配合相應的司法機關,最大限度地保障企業的各項權益,使自身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企業經營管理人員要牢固樹立刑事法律風險意識,把防范刑事法律風險貫徹到企業的經營管理全過程中。企業的管理人員要充分認識到防范刑事法律風險的重要性,企業應當對自己的投資、合并與分立、融資與擔保、債權與債務等重大的業務事項進行風險調查,由專業的法律人士進行集中風險分析,提交風險評估報告,為有效化解風險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于極易發生刑事法律風險的業務,企業內部應當建立刑事法律風險內控機制,可從權利授予、報告呈送、限時審批、責任審計、業務考評等幾個程序,嚴格防控刑事法律風險的出現。

         


        責任編輯:楊睿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关县| 阳信县| 类乌齐县| 天全县| 四川省| 临城县| 时尚| 新闻| 凤城市| 遂川县| 渝中区| 鸡西市| 长丰县| 小金县| 永川市| 遵义市| 中江县| 广东省| 樟树市| 双鸭山市| 临海市| 公主岭市| 宁夏| 新宾| 武定县| 科尔| 元谋县| 云和县| 台中县| 天峨县| 滨海县| 吉隆县| 建瓯市| 思茅市| 颍上县| 中江县| 南木林县| 怀安县| 上饶县| 永川市| 尼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