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年開始到2024年,隨著“基層減負”政策深入實施,為基層減負已成為當下重點工作,抓實基層減負,就是減少形式主義產生,剎住歪風邪氣,解決基層突出問題,激發基層活力動力。雖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還需要再持續用力、久久為功。
減負還需轉變思想觀念。一些地方和部門推動工作時,一張表格發下來,要求填上一堆附加表格,一些重點部門基層人員更被戲稱“表哥”,這種“壓力山大”的現象,將形式主義表現得淋漓盡致。根本上來說就是思想認識、工作狀態、機制運行方面出現了問題,才會逐步存在“層層加碼”的情況產生。應從思想上時刻繃緊減負這根弦,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錯誤的政績觀冒頭,打通終端與末端壁壘,樹立“減負增效”的理念,通過科學合理地安排減輕基層負擔,提高工作效率。
減負問效還需責任精準。基層減負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來推進,隨著一個任務、一套人馬、一崗多責等情況增多,權責分離問題必然隨之出現,工作事務增多,必然降低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應厘清權責關系,防止問責泛化,完善問責制度和激勵關懷機制,著力解決干部不敢擔當作為的問題,問責問事更加精準,責任落實更加具體,既要對上負責,也要對下負責,幫助基層人員解決工作中難點、堵點問題,破除基層人員后顧之憂。
減負還需優化方式方法。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崗位的基層工作負擔存在差異,不能出現“一刀切”的情況產生。有些地方,為了減少會議數量,就“一會通開”拉長會議時間,為了減少文件量,就以通知形式安排部署,實則并未真正減負。應堅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原則,結合現實情況,精準施策,完善制度管理體系,正確把握工作方式方法,通過優化工作流程、創新工作方法、加強團隊協作等方式,不斷提高基層工作的專業化、精細化水平,確保各項任務能夠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湯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