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軟實力,也是核心競爭力。
營商環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良好的營商環境會吸引更多資金、人才和企業,使市場表現蓬勃的生機;反之,惡劣的營商環境則會使經濟萎靡。
影響營商環境因素的主要有兩類
影響營商環境的因素多種多樣,按世界銀行評估體系,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說具體優惠措施,即向企業承諾提供現實的優惠,比如較為完善的基礎設施、高效的政府服務以及低價的資源能源和信貸支持;另一類則是法治水平,即公正和透明的制度環境,可以保護投資者、生產者合法權益。
早些年,由于我國缺乏資金技術,招商引資、給投資者包括土地、稅收、政策照顧等現實優惠對企業頗具吸引力,而當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資金、技術、勞動力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后,第二類因素逐漸成為主要因素。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2019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深刻闡述這一重要論斷。
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市場主體平等地進入市場,平等地享有權利義務,平等地受到保護;政府提供優質服務,權利邊界明晰,監管到位,這樣整個市場有序繁榮,營商環境風氣正、生機足。
什么來保障平等?答案就是法治。
法治保障平等有三個方面:一是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任何一方都沒有特權,平等保護,機會均等;二是能規范政府和市場的邊界,政府和市場均有邊界均不得越界,政府尊重市場經濟規律,在法治框架內調整各類市場主體的利益關系,市場遵守法律在規則下運行;三是善制度、加強監管,政府和市場在邊界里行事,構建起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打造出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
這三個方面,人們習慣稱之為“防護網”、“邊界線”和“公平秤”。
2019年3月1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外商投資法》,明確“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以外的領域,按照內外資一致的原則實施管理”“國家制定的強制性標準平等適用于外商投資企業”“政府采購依法對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境內生產的產品、提供的服務平等對待”等,內外資一視同仁,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企業一視同仁。這就是產權平等保護。
《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18年版)》公布意義非凡,過去往往按照“正面清單”的理念來管理市場,準入文件繁多、審批程序繁瑣,企業為了上項目“說破嘴”“跑斷腿”的事屢見不鮮。特別是在創新涌動的今天,“正面清單”更是難以窮盡,“‘負面清單’有效壓縮了政府在市場準入中的決定權,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無法隨意對準入進行限制。”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的申海平曾這樣評價,參照負面清單,市場主體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什么不能做、什么需要審批、什么可以自主決定,預期更明晰更穩定,創業創新創造空間更大。行為“邊界線”。
去年12月,國家出臺《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心甘發展的意見》,這是支持民企改革發展首份文件,明確優化民企公平競爭環境;同月,在生態環境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明確,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一視同仁,對大中小企業平等對待,對“損害合法合規企業的基本權益的一刀切行為零容忍。”前一年即2018年12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壟斷原料藥的三家冰醋酸原料藥企開出1283萬元的罰單,有效規范整治公平競爭環境。這就是競爭“公平秤”。
司法保障 看得見的實效
2019年底世界銀行發布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中國營商環境的全球排名躍升至全球第31位,中國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再次受到矚目。
回顧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再審顧雛軍案、趙明利案,明確經濟糾紛和刑事犯罪的界限,為企業和產權保護給出典型案例,進一步表明我國創建法治營商環境的決心和努力。
一個案例勝過一打文件,優化法治營商環境,步履堅定!(陳星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