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伍教育整頓以來,筠連縣法院聚焦開門整頓中社會各界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意見建議,根據筠連縣委“我為群眾辦實事·我為筠州立新功”安排部署,建立“兩項機制”,踐行“三個理念”,開展“四大行動”,著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和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建立“兩項機制”。一是建立領導小組工作機制。成立提供司法服務優化營商環境領導小組,由黨組書記、院長親自擔任領導小組組長,從訴前、訴中、訴后三個層面構建起發揮審判職能優化營商環境的制度框架,配套推出督察、考核機制,確保營商環境優化工作走深走實走細。二是建立具體實施工作機制。出臺《關于發揮審判職能保障服務營商環境優化的實施意見》,從10個方面提出優化營商環境的30條具體意見,涵蓋多元解紛、訴訟服務、刑事、民商事、行政、執行、“數助決策”、宣傳引導等法院工作各個領域,既有宏觀層面的指導意見,亦有操作層面的具體措施,打出一套發揮和延伸審判職能保障服務營商環境優化的“組合拳”。
踐行“三個理念”。一是踐行平等理念。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慎重審理涉民營企業案件165件,執結企業申請執行案件32件,為企業執行到位案款1563.43萬元,期間,全面清理涉企業家案件,未發現損害企業家人身自由和財產權益案件。二是踐行能動理念。通過協助開展招商引資、盤活破產企業資產,成功審結筠連縣銀豐煤業公司申請破產案。以司法確認、小額訴裁、繁簡分流等方式,靈活、高效化解商業糾紛,案件平均審理天數22.44天。發布《發揮民商事審判職能保障服務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切實保護中小投資者。三是踐行服務理念。聚焦市場主體法律風險防范化解,創新編發“數助決策”專刊5期,發揮司法大數據的輔助決策功能。積極開展以案釋法宣傳,編發各類典型案例20余篇,發布民營企業法律風險提示100條。
開展“四大行動”。一是開展普法宣講行動。組建5個普法宣講工作組,圍繞保險、建筑、金融等重點產業和宜昭高速等重點項目,通過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開展精準普法宣講7次,切實提升市場主體法治意識和法律風險防范化解能力。二是開展“府法聯動”行動。與縣經開區管委會等部門建立聯動機制,設立工作站對接園區企業訴訟服務,針對“僵尸企業”處置突出問題,2次組織相關部門召開聯席會,引導“僵尸企業”依法退出市場,促進產業優化重組和轉型升級發展。三是開展“銀法共建”行動。推動建立金融糾紛調解委員會,培訓金融機構工作人員2次100余人,向金融機構贈送《民法典》書籍,提升金融機構合規經營和風險應對能力,打造優質融資環境。四是開展調查研究行動。成立優化營商環境課題組,廣泛開展調查研究工作,3項成果獲得川南渝西優化營商環境法治論壇二等獎、三等獎,2項成果獲得四川省法院系統第二十三屆學術討論會優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