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漢源縣檢察院以“公益”之名,守護地球生態

        來源:漢源縣檢察院 作者:陳勇 發布時間:2022-04-21 10:51:58

        保護地球,綠動未來,生態環境保護是關鍵,近年來漢源縣人民檢察院充分發揮職能,圍繞中心工作,強化使命擔當, 以“公益”之名,守護生態環境安全。

        建立機構+機制,構建全方位立體式保護

        擬定《中共漢源縣委辦公室、漢源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漢源縣深入推進公益訴訟工作的實施意見》《中共漢源縣委辦公室、漢源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成立漢源縣推進公益訴訟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關于深入推進漢源湖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公益訴訟工作暫行規定》等文件,成立了漢源縣推進公益訴訟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公益訴訟聯席會議機制,在漢源湖開發管理中心掛牌建立漢源湖公益訴訟工作站,推動我縣公益訴訟工作有序進行。牽頭相關部門召開公益訴訟聯席會形成會議紀要,解決了公益賠償金的管理使用及生態修復的組織監管主體等問題。聯合金口河、甘洛縣檢察院建立了《大渡河峽谷國家地質公園跨區域生態保護聯動工作機制》,聯合石棉縣、甘洛縣檢察院會簽了《關于建立瀑布溝水電站水庫跨區域生態保護聯動工作機制的實施意見》,建立跨區域河湖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協作機制,強化區域辦案協作配合,統一案件的司法尺度和證據認定標準等,形成河湖生態環境保護合力。這些做法,被省市黨委委和上級檢察機關作為創新工作和經驗進行了推廣。

        結合檢察職能,嚴懲破壞生態環境犯罪活動,落實嚴格生態保護責任

        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犯罪活動。聚焦非法采礦、非法狩獵、非法捕撈水產品、濫伐盜伐林木、污染環境等破壞漢源湖及沿岸生態環境資源違法犯罪活動,進行嚴厲打擊。2019年以來共批捕漢源湖及沿岸各類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5人,起訴20余人,提前介入引導公安機關辦理案件5件次。2021年提前介入楊某某、詹某某非法捕撈水產品案,該案為我縣迄今為止辦理的案值最大的案件,法院依法支持了本院的訴訟請求,判決二被告支付生態賠償金24萬余元。

        充分發揮檢察建議作用,促進依法行政,預防和減少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違法犯罪的發生,保護漢源湖區域良好生態和水產資源。切實履行公益訴訟職責,有效發揮公益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協同作用,形成檢察、行政依法履職合力,對損壞漢源湖及沿岸區域生態環境和水產資源的行為及時查處,懲治。近年來,共摸排漢源湖及沿岸區域公益訴訟線索100余件,立案74件,通過訴前檢察建議督促相關行政執法部門依法履職74件。關停和整治造成環境污染的企業9家,搬遷養殖場2家,清理飲用水源地污染1處,清理河道1處,修復水保工程2處,處理垃圾20余噸,復墾被非法占用的基本農田6.83畝,參與拆除網箱3000余口。積極開展類案分析,通過社會治理類檢察建議,促進漢源湖規范管理,實現生態環境損害提前預防。2019年以來,共向縣農業農村局、林業局等行政單位制發檢察建議10余件,均被采納。2020年,通過辦理張某某等人非法捕撈水產品案,發現我縣2017年出臺的《漢源縣人民政府禁漁通告》未對天然水域的禁漁事項進行規定,存在打擊漏洞,因此向縣有關行政管理部門發出檢察建議,建議結合長江流域十年禁捕的決策部署對通告進行完善。    

        貫徹恢復性司法理念,追究嚴格生態責任。對破壞生態環境和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人依法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在追究其刑事責任的同時讓其承擔生態損害賠償金,將生態保護責任落到實處。兩年來,共提起漢源湖及沿岸相關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7件。在全縣各部門的通力協作下,恢復生態公益林280余畝,收取生態損害賠償金14.60萬余元。 今年,在辦理非法捕撈水產品公益訴訟系列案中,針對如何正確認定非法捕撈水產品造成的生態環境資源損失,有效打擊違法犯罪,切實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牽頭縣農業農村局、縣公安局、縣法院進行數次研究商討達成共識,為非法捕撈水產品公益訴訟系列案的成功辦理掃清了障礙。

        開展普法教育活動,提升群眾生態意識。

        為宣傳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喚起人民群眾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我院采取經常性宣傳、節假日宣傳和重大活動宣傳相結合的形式,利用LED、微信、專欄等宣傳方式,向群眾宣傳普及生態保護知識;認真落實“誰執法,誰普法”工作理念,將法治教育融于具體的司法辦案中,通過典型案例、聽庭評議、公開聽證等方式開展以案釋法,教育引導廣大群眾保護生態資源。對一起濫伐林木案組織進行公開聽證,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鄉鎮、林業、工商聯及民營企業代表擔任聽證員參加聽證,該案被檢察日報以《砍伐自家桉樹也要辦采伐證 漢源檢察院聽證會上公開答疑解惑》為題報道后,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對一起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在案發地進行公開庭審,進行了生動的普法實踐,向群眾現場普法,警示和震懾涉野生動物違法行為,實現了“辦理一案、警示一片、教育影響社會面”的辦案效果。

        陳勇)


        責任編輯:楊雪嬌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礼县| 桦川县| 深水埗区| 安泽县| 舒兰市| 绿春县| 海宁市| 漯河市| 玉门市| 龙南县| 海淀区| 张家界市| 陇南市| 柳林县| 东港市| 湖州市| 洪泽县| 分宜县| 乐昌市| 泸水县| 当雄县| 阳春市| 商城县| 龙游县| 北宁市| 朔州市| 定兴县| 晋宁县| 沾益县| 永新县| 荣成市| 建瓯市| 黄大仙区| 台北县| 宜黄县| 壤塘县| 塘沽区| 卓资县| 湖北省| 梁平县| 温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