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基層惠民惠農“一卡通”管理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來源:資中縣審計局 作者:陳秀君 發布時間:2022-06-14 14:56:46

        摘要:分析了惠農一卡通使用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及時更新數據,強化資金監管,加強政策宣傳,加強部門協作,提高工作效率,對惠農一卡通管理使用工作進行完善等改進建議。

        關鍵詞:一卡通 問題 改進


        一、惠民惠農“一卡通”產生的背景

        在惠民惠農政策落實過程中,補貼資金由于發放環節多,加上個別鄉鎮政府、村委會(社區)截留不能及時、足額發放到百姓手中,嚴重損害了群眾的利益。“一卡通”通過創新支付結算服務,將政府補貼直接發放到百姓手中,保證了群眾能按時足額拿到政府各種補助,惠民惠農資金“一卡通”發放工作涉及的群眾面廣點多,如何做到讓黨和國家的惠民惠農政策落實到廣大人民群眾中去,202011月,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審計署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加強了對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管理,讓惠民舉措落地實施,使人民群眾獲得感顯著增強。


        二、存在的問題

        (一)監管不到位。鄉鎮補貼資金信息錄入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對姓名、住址、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等關鍵信息未完全如實錄入或認真核對。縣級財政部門或主管部門對鄉鎮上報的數據僅限于形式上的審核,導致很多信息或數據錯漏。此外,由于監管存在漏洞,導致虛報冒領騙取財政資金,向不符合條件的個人發放低保生活補助、困難殘疾人生活補助等現象時有發生。

        (二)信息資源未實現共享。各相關部門未形成統一的信息查詢、監管平臺,補貼政策與標準、金額、受益對象的基本情況等信息在部門之間不能共享,導致“一卡通”向死亡人員、財政供養人員、村社干部等不符合條件的對象發放補貼資金。

        (三)平臺功能設置復雜。鄉鎮以家庭為單位錄入信息后,家庭成員遷移外地后,出現信息修改不及時,需要被動進行刪除,同時存在需在本地發放補貼外地駐本地人員時,由于無法批量辦理人員信息錄入,部分人員無法辦理“一卡通”,引用其他區劃人員信息設置審核繁瑣,基層工作人員操作不便。

        (四)補貼發放不及時。補貼錄入由鄉鎮不同負責人進行管理,由于基層工作人員流動性大,部分人員受培訓較少,對系統功能操作不熟練,后續支付失敗人員重新綁卡滯后,造成個別人員發放滯留時間長。

        (五)基礎數據沒有及時更新。一是部分農戶基礎信息不完善、欠準確。惠農補貼資金發放初期,部分村組干部責任心不夠強,對農戶基礎信息填寫重視不夠,造成相關工作疏忽。二是部分農戶更換注銷原“一卡通”賬號,但沒有及時到鄉鎮注銷或更換,導致信息被系統攔截,資金發放失敗,影響了資金發放。

        (六)政策宣傳有待進一步加強。入戶調查中發現,部分農戶對補貼項目、標準、“一卡通”用途等政策內容仍存在不了解或了解不全面等現象。其成因:一方面,有些鄉村干部政策宣講不到位,部分村支部沒有將惠農補貼及“一卡通”政策進行有效宣傳,或未將惠農補貼資金全面、及時公示公開,農戶只知道卡折上打了錢,對具體項目、金額多少無從知曉;另一方面,農村年輕人大多外出務工,留在家里的多為老弱病障和低齡人員,文化程度不高,接受政策宣傳的能力較差,導致出現沒有及時領取或激活新卡折、及時支取補貼等現象。


        三、完善惠農補貼“一卡通”發放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清理基礎信息,及時更新數據。建議以政府名義出臺文件,明確由業務主管部門負責定期清理農戶信息,村組干部負責采取“一戶一表、逐戶采集、當面核實”的方式,全面查清每戶群眾“一卡通”辦理、保管、使用及補貼資金發放情況。重點查清每戶群眾“一卡通”“辦了多少”“卡在那里”“誰在用卡”、補貼資金“有哪些”“是多少”“在哪里”、“何時發到個人賬戶”, 做到“村不漏戶、戶不漏人、人不漏項、項無差錯”清查上報補貼對象情況、清理注銷補貼系統內無效的補貼對象信息, 按照“宜統盡統、一戶一卡、卡隨人走”原則,規范“一卡通”辦理發放和資金管理。確保惠農補貼資金精準發放。在此基礎上,及時報縣級相關部門審核后,報財政部門匯總,建立完善的信息庫。

        (二)強化資金監管,壓實主體責任。各項目管理部門要落實項目資金監管主體責任,加強惠民惠農補貼政策宣傳,加強基礎資料的搜集整理,全面掌握本地本部門惠民惠農資金性質規模、分布結構、管理現狀,深入查找項目管理中的問題漏洞,解決在核實農戶基礎信息、審定補貼對象、審核補貼標準時不實不細、把關不嚴等問題。在全面掌握基礎信息的基礎上,注重運用大數據進行精準識別,通過將補貼對象相關信息與補貼標準對照檢查,與銀行、戶籍、工商、房產、車輛、財政供養人員等數據資源進行比對分析,甄別出問題數據,逐一進行調查核實,著力解決補貼對象識別不精準,評定審核走形式,職能部門履行監管責任不到位等突出問題。

        (三)加強政策宣傳,嚴格公示公開。利用微信群、QQ群、村村響廣播等渠道,結合結對幫扶工作,擴大惠農補貼政策宣傳效應,特別要明確告知農民群眾關于惠農補貼明白折和扶貧補貼明白折的作用。嚴格公示公開制度,財政部門、業務主管部門及代發金融機構要嚴格按要求督促并配合落實惠農補貼資金信息公開工作。村支部要及時將惠農補貼政策以及惠農補貼資金等利用各種途徑和渠道進行公示公開。要探索打造集中統一的資金發放管理系統和大數據監管平臺,通過多種渠道強化信息公開,實現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全過程、無死角的監管監督。

        (四)加強部門協作,提高發放效率。建議以政府名義出臺惠農補貼發放管理辦法,進一步明確部門職責,完善考核獎懲機制。縣財政局要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加強與項目主管部門的工作聯系、信息共享、情況互通。要用事實和數據反映問題,把握好政策尺度,按照相關規定追回財政資金,調整有關賬目,該返還農民群眾的要及時足額返還。同時加強內部分工協作,安排專人負責,加強人員培訓,確保工作質量。財政、業務主管部門和代發金融機構要切實增強責任意識,各司其職、相互監督,確保各項惠農補貼資金發放及時、安全、高效。

        (五)簡化辦理流程,優化便民服務。加強鄉鎮一級金融服務網點建設,增加業務人員,增設惠農補貼“一卡通”窗口。強化鄉鎮金融網點人員業務培訓,創新服務理念,改進服務方式,嚴格落實免費短信提醒服務措施。加大硬件設施投入,增設自助查詢服務終端等,方便群眾查詢、打印資金發放明細等事項。建議代發機構為老弱病殘或其他不方便親自到網點辦理業務的特殊人群,開辟綠色通道,簡化辦事流程,采用上門服務、現場發放或授權委托等方式,為其辦理激活、換卡、換折等服務事項。(資中縣審計局  陳秀君

         


        責任編輯:夢雪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垣县| 台中县| 屏边| 信阳市| 华阴市| 大英县| 锦屏县| 进贤县| 河津市| 崇左市| 盘山县| 惠东县| 大渡口区| 墨脱县| 阜阳市| 新郑市| 康马县| 宁蒗| 法库县| 青阳县| 包头市| 托里县| 乌兰浩特市| 长白| 郁南县| 禹州市| 赤壁市| 象山县| 弥勒县| 广水市| 湘西| 海阳市| 永平县| 双城市| 南溪县| 临泽县| 舒城县| 峡江县| 沈丘县| 新野县| 无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