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牢石榴籽精神,用心澆開團結花。為充分利用好少數民族解紛資源,為各族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調解服務,把訴源治理延伸到群眾需要的地方,確保實現“小事不出村(社區)、大事不出鄉鎮(街道)、矛盾不上交”。近日,石棉縣法院分別在蟹螺藏族鄉和栗子坪彝族鄉掛牌成立“石榴籽”工作室。
石棉縣地處雅安、涼山、甘孜三市州交會地帶,是內地通往云南、西藏兩省區的重要通道,素有“民族走廊”之稱,隨著經濟的發展,民族交融更為緊密。石棉法院始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探索推動和深化民族地區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近年來,石棉縣法院因時因地因勢制宜,成立了“德古”調解室和藏族“路吉達克”調解室,充分發揮民族調解能手的解紛作用,靈活運用“兩法融合”調解方法,將具有普遍約束力、公信力的“少數民族習慣法”作為調解依據,有力促進少數民族糾紛事心雙解,已初步構建關口前移、源頭預防、縱橫聯動的涉少數民族多元解紛機制。
“石榴籽”工作室由一名雙語法官和一名名了解民族風俗的調解員組成,主要負責相關糾紛的調解和民族團結法律知識以及法規政策的宣傳等工作。同時,“石榴籽”工作室將和“德古”調解室和“路吉達克”調解室共享調解資源、協同開展矛盾化解工作,力爭將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切實維護民族地區社會和諧穩定。
“石榴籽”工作室的成立,為促進石棉縣民族地區矛盾糾紛的解決注入了新的力量。石棉縣法院亦將充分發揮我省“石榴籽”多元解紛品牌的示范效應和帶動作用,為民族地區多元解紛和基層治理提供更加優質的司法服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