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愛媛水果剛開始進入豐收采摘季節,筆者在眉山市東坡區尚義鎮龔村9組看到,滿山坡地紅橙橙的果園里,成熟的愛媛“擁擠”在綠葉叢中。“今年我這直徑在80毫米以上的果子占了90%以上,不僅單果個大均勻,而且品優產量很高。”沉浸在果香四溢中的果農白樹文算起收益賬興奮難抑,“我這14畝約800株的‘愛媛38號’,去年總產量達到11萬斤,收購商全按每斤3.5元的價格收購,平均售價比當地市場價高出1.3元,總計實現賣果收入38萬元,除凈肥料、農藥、人工等成本支出,獲得純利共有30萬元,每畝干巴巴純賺21400元以上。看到今年的果形品質依然不錯,現在已經又被商販預定一空了”。
白樹文作為當地有名的水果種植戶,為何能創如此高的經濟收益?關鍵秘訣是“維頂優修剪法”起了決定性作用。據白樹文介紹,在他家房前屋后的14畝坡地上,早年種的都是“九號臍橙”,自2012年“九號臍橙”高接換改為“愛媛38號”品種后,在果樹管理上也都是按照習慣的常規做法,每年的水果產量基本穩定,帶來的經濟收益也還算可以。
在此基礎上,如何從創新管理技術上再出招,進一步實現種果量質提升的最大化?2020年,東坡區農業科技推廣學會專家向白樹文推廣“維護樹型頂端優勢”的果樹修剪新法(簡稱維頂優修剪法)。對此,具有多年種果實踐經驗的白樹文,聽信專家建議并經過一番打探,當年就以維護樹型頂端優勢為切入點,摸索著對自家14畝正值盛果期的愛媛進行了大修剪。
第一刀 “動”在主枝上。白樹文首先從更新改造傳統樹形入手,將多年生果樹主干分出的6—7個掛果主枝,不惜逐年鋸掉3枝左右,讓每株果樹只保留3—5個大主枝。白樹文說,“這樣的好處是,樹體通風透光,內膛裝滿果枝,使之由“雞蛋殼”結果轉變為內外上下結果。同時,還方便打藥,效果也更好,而且不容易遭病蟲危害,樹子養分供應也更加集中。”
第二刀“動”在樹頂上,即采取維護頂端優勢修剪法。白樹文稱,此法就是利用冬季果樹修枝時,短截果樹頂端高處的幾個大枝,使其第二年春天的新梢形不成花芽,既控制頂端新枝結果,又讓其往上生長。這樣有利于整樹的養分調動,通過向下輸送養分,維護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平衡,讓樹型主枝立起、附主枝斜起、側枝平起,全面盤活整個樹型,讓每株樹主要集中在中下部位結果。對此,白樹文解釋說,這樣的好處是,雖然果樹的花多著果率高,但由于營養供應充足,梳花梳果相應較少,可以節省大量人工投入,讓樹體內外都結滿果子,而且個頭大又均勻,又還避免和減少了“太陽果”、裂果現象發生。由于果實大多集中在樹子中下部,而且果實大多被樹葉遮擋,相應出現的“太陽果”、裂果較少。尤其是今年受高溫、強光影響,東坡區各地出現的“太陽果”較普遍,而他的果園出現的“太陽果”不到1%,幾乎沒受到影響。
“如果說維頂優修剪法是一大秘訣,那么在果園管理的其他技術方面我也從沒放松。”白樹文告訴筆者,近些年來,他在不斷做優水果產業的過程中,主要針對果園坡地較瘦薄的問題,通過增加土壤有機質,改良和培肥地力,配置滴灌設施,滴灌加微噴,實行水肥一體化以及噴灑農藥采用彌霧系統等方面,實實在在下了不少功夫,持續提高果樹管理的科技含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水果種植優勢。因此,無論果品單產和品質都居同類種植戶前列。“以去年為例,我的愛媛平均每株產果在130—200斤,最高的樹單株接近500斤。果大品優均勻,確實賣了好價。”白樹文坦言,“今年我的愛媛依然特別出賣相,在當前均價大多在2.5元/斤的行情下,我與收購商簽的訂單價是3元/斤,一下就把整個果園都預定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