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天氣冷了,衣服、糧食都夠嗎?生活上還有什么需要的嗎?”
“沒啥需要得的了,兒子他們才殺了年豬,都給我備好了肉,穿的也暖和……”
這是雨城區法院周公山人民法庭庭長鄧懷軍,在對轄區一起贍養糾紛案件當事人進行回訪時與當事人的對話。
近日,周公山人民法庭干警對一起調解結案的贍養糾紛案中的91歲張某珍老人現狀甚是牽掛,決定對張某珍老人進行案件回訪。1月22日,法庭干警一行4人來到周公山鎮柳陽村1組,對張某珍老人現在的居住、飲食、子女贍養費支付及探望等情況進行了詳細詢問。得知張某珍老人現在隨其三子張某偉居住、生活,其他子女每月給付一定的生活費,生日或節日期間子女也會來探望,張某珍老人對現在的生活狀況表示滿意。至此,干警們臉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案情回顧:張某珍(91歲)與丈夫(已去世)育有7名子女,子女因相互之間、與父母之間的多年積怨不愿履行贍養義務,經當地政府多次調解未果,張某珍遂將7名子女訴至法院,要求履行贍養義務。2023年8月,周公山法庭到周公山鎮柳陽村委會開展了兩輪巡回開庭調解工作。承辦法官通過釋法明理、交心談心做了大量工作,最終各方達成了張某珍隨張某偉居住、共同生活,其他子女每月定時給付一定的生活費的調解意見。至此,張某珍贍養糾紛一案圓滿解決。
近年來,隨著老年人法律需求的日益增長,為從源頭化解矛盾、減少糾紛,實現矛盾糾紛化解高效便捷。雨城區法院針對涉老年人贍養糾紛案件,堅持結案后,持續實施庭外觀護,由承辦法官組織定期回訪,督促子女履行贍養、探望義務,持續助力親情修復。
下一步,雨城區發運將進一步提升司法護老服務能力,推動新時代“楓橋經驗”與訴源治理共進,加大訴調對接、司法確認等糾紛化解渠道的推廣力度,發揮人民法院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參與、推動、規范和保障作用,以新時代能動司法賦能轄區法治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