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內江市市中區又一輪全員核酸檢測開始了。當天清晨,天還沒亮,氣溫驟降,寒氣逼人,家住玉溪街道新華路東三巷、今年66歲的曾杰戴著紅袖標,手持小喇叭,像往常一樣出現在了巷道口的檢測點上。
曾杰將檢測用的棉簽和酒精等物品準備好了后,一看時間差不多了,作為東三巷22號1幢的樓棟長,曾杰開始履行起他的職責,拿起小喇叭一遍又一遍地喊話:“樓上樓下的鄰居們,抓緊時間,趕快過來做核酸了。”
像這樣的情景,自從今年9月8日內江突發新冠肺炎本土疫情以來,將近3個月時間,已經無數次出現在了東三巷居民的眼前。
今年72歲的劉榮芝老人家住東三巷37號,說到她們的樓棟長曾杰,她用了十六個字來連聲稱贊道:“以身作則,沖鋒在前,工作踏實,積極肯干。”
讓劉榮芝和鄰居們感動的是,曾杰不僅自己從未叫苦,從未退縮,一心撲在疫情防控上,就連他的妻子和孩子,在他的帶動下,也作為志愿者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疫情防控當中來。其中,有一件事情特別讓劉榮芝感動,那就是有一天中午,由于志愿者增加了,送來的盒飯不能做到人手一份,曾杰首先把盒飯分配給了別人,自己則和妻子兩人共吃一份盒飯。“當時看到他們倆口子勞累過后蹲在街邊,打伙吃一份盒飯,雖然飯菜明顯不夠,可他們不但吃得津津有味,而且還互相謙讓,生怕對方餓著了,那份真情,令人動容。”盡管過去一些時日了,然而劉榮芝至今還記得當時的場景。
今年69歲的劉一進一,家住東三巷的軍干所,他也是曾杰作為新華路社區02網格支部書記和網聯委主任管理下的22個樓棟長之一。說到比自己小3歲,同樣也是轉業軍人的“小兄弟”,有件事情讓劉一進一尤其感動:9月份的一天早上,曾杰上門督促居民下樓進行核酸檢測,由于樓道光線暗淡,加上當時心情急迫,曾杰一不小心,踩虛了腳,不慎從樓道上摔了下來,把自己給扭傷了。然而,曾杰并未因此而放棄,他依然拖著飽受傷痛困擾的身子,一如既往地堅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退役不褪色,至今依然保持著軍人慣有的本色和精神,的確難能可貴,令人肅然起敬。”而今有著45年黨齡的劉一進一說到曾杰,對這個經東三巷居民聯名推薦,當選了3年多樓棟長的“老班長”贊口不絕。
新華路社區黨委盧副書記對于曾杰“輕傷不下火線”的精神同樣贊賞有加,她說:“當時正值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大家都在沒日沒夜加班加點的工作。記得有一天檢測完了黃碼人員,都已經凌晨一點半了,結果接到上級緊急通知,馬上進行綠碼查驗,大家趕緊忙開了。然而,核酸檢測剛開始,我看到腿腳腫脹、行動不便的曾杰依然拿著小喇叭,用他因連續呼叫而聲音沙啞的嗓子一路喊話,來到現場,說真的,當時我都感動了,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熱淚。我想,我們在場的每一個人,不管是社區干部還是轄區居民,包括別的樓棟長,以及市中區下沉社區參與疫情防控的有關部門人員,無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
然而,曾杰卻很謙虛,面對社區、居民及樓棟長們對他的認可和贊許,他心平氣和地說:“謝謝大家對我的關心和首肯,我只是做了一名共產黨員和一個樓棟長應該做的一點小事情。我是這么想的,樓棟長管的事可以說是千頭萬緒,也可以說是雞毛蒜皮,我能做點是一點。如果我做了,而且做好了,至少能夠為我們新華路社區的疫情防控減輕一點工作上的負擔和壓力。”
據了解,像曾杰這樣默默無聞而又無私奉獻的黨員樓棟長,在新華路社區有113個,在整個玉溪街道多達六七百人,他們是“戰疫”場上的“千里眼”和“順風耳”,也是居民當中的“守門員”和“吹哨人”。而正是有了他們這樣一群不辭勞苦,不計報酬的黨員樓棟長,才有了玉溪街道千家萬戶的和諧、安寧與幸福。(周夢蝶 盧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