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想去威遠,恨不逢機緣。今日隨團至,感覺不一般。一座感恩寺,雄偉又壯觀。千年古佛頂,景色更燦然。人工渡槽美,碧水流萬年。”從新疆烏魯木齊近日回到家鄉內江的知名作家、詩人唐幫富,正好遇上了內江市東興區作家協會舉辦的“走進千年古佛頂”創作采風活動,作為東興作協顧問之一,《新疆人物》雜志副主編的他4月15日現場賦詩一首。
當日08:30,由東興區作協顧問、理事會、主席團成員及微刊責任編輯共計14人組成的采風團從內江國際會展中心準時出發,開啟了前往威遠縣實地采風與學習交流之行。
采風團第一站到達了威遠縣靖和鎮感恩寺,眾作家詩人在寺內詩碑前駐足觀看,留連忘返。緊接著,采風團途經自貢,驅車前往威遠縣新場鎮參觀有“千年古佛頂,一絕鹽煤道”美譽的古佛頂4A級風景區。
在景區門口,受到了專程前來的威遠縣文聯副主席陳輝忠、威遠縣作家協會主席余向紅,副秘書長胡衛東等同志的熱烈歡迎并合影留念。隨后,在余向紅主席和東興區作家協會主席李世宏的帶領下,兩縣區的作家詩人們沿著千年古道一路登頂,并在觀景臺及瞭望塔上目睹了穹窿地貌的神奇美景。
接下來,作家詩人們前往嚴陵鎮友誼渡槽參觀,渡槽宛若一條巨龍,飛跨兩座青山,站在渡槽上,頭頂流水潺潺,眼前鳥語花香,腳底小河蜿蜒,心間詩情涌動……
“作家和詩人就是要經常出來采風,四處活動活動,因為詩和遠方才能給創作者們帶來更多的靈感與夢想,激情與力量。猶如我們戶外運動愛好者,最美的風景永遠在腳下、永遠在路上、永遠在前方!”平時酷愛攀巖、穿越、探險的“大內戶外第一人”王大明恰好和驢友正在友誼渡槽拍照,作為曾經征服過沱江源頭獅子王峰等多座名山大川的他見到熟悉的文朋詩友,禁不住為東興作協的此次采風活動翹起大拇指,連聲贊嘆道。
文友相見,所談甚歡。當日14時許,在友誼渡槽農家樂共進午餐后,一場文學交流茶話會開始了。在近2個小時內,兩縣區的作協會員圍繞文學話題,展開互動交流,大家爭相發言,場面異常活躍。
李世宏說,東興威遠,注定有緣。威遠縣因為有了革命先烈羅世文同志而成了一片紅色的熱土,電影《地火》就生動講述了這位原中共四川省委書記堅定革命信仰,為了人民解放而不惜犧牲自己的光輝一生。
羅世文烈士英勇就義前,陪伴他在革命事業的道路上風雨同舟,勇毅前行的紅色伴侶,正是出生于東興區石子鎮的革命女性王一葦。今天,東興作協和威遠作協因為歷史的機緣和文學的淵源走在了一起,這將迸發出來自于長江故里的東興作家和詩人更大的創作激情和更多的文學才情。
通過此次實地采風和學習交流,大家受益匪淺且信心滿滿,回去之后,將組織和發動更多的東興區作協會員熱愛文學,爭創佳作!(周夢蝶 四川法制網 高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