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四川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汛救災表彰大會在成都錦江大禮堂舉行。根據《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表彰四川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的決定》,四川省表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899名、先進集體300個。內江市中醫醫院劉一誠副主任中醫師經過逐級推薦,榮獲“四川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劉一誠在表彰大會現場
現年39歲的劉一誠,中共預備黨員,博士研究生,中西醫結合副主任醫師,省中醫藥學會重癥專委會委員、省老年重癥專委會委員、省中醫藥學會肺系病專委會委員,2019年引進的內江市“甜城英才”,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從醫十三年,未發生重大差錯事故,多次被評為醫院先進個人,2020年被推薦為“四川好人”“內江市十大名中醫”。
劉一誠的獲獎證書
立足崗位、善于思考、爭做排頭兵
在猖獗的新型冠狀病毒橫行肆虐之際,劉一誠在管理好科室常規業務工作下,一邊帶領科室人員培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相關知識,一邊加入了醫院的醫療救治專家組,和同事一起投入到內江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確診病人的中醫治療工作中。
劉一誠通過研究和閱讀溫病條辨、瘟疫論、傷寒論等中醫治療外感熱病的經典著作,認真學習國家、各省市發布的中醫藥干預和治療的建議、處方,并于每天上午前往定點救治醫院病房查看病歷,通過“望、聞、問、切”與病人交流,了解病人的基本情況,在專題研討會上匯報病人情況,提出治療方案,通過與專家組的討論確定病人中醫治療方案及理法方藥,并根據臨床效果不斷優化治療方案,隨后還會馬不停蹄地將醫院熬制的中藥湯劑送至定點救治醫院讓患者服用。
學無止境,救死扶傷,踐行初心使命
此次疫情期間,很多時候劉一誠剛剛下班回家準備吃晚飯,手機鈴聲便響起,“醫院出現疑似病例,需要專家組會診”,這時的他端起飯碗還沒來得及吃上一口,事態緊急,他立即趕往醫院,通過詢問病史、查體、等待檢查結果,一直忙到凌晨兩點才完成病人的會診及轉運工作,回到家短暫休息過后,早上又準時出現在醫院,親自把中藥湯劑送往定點救治確診病人醫院。
劉一誠在隔離病房為新冠肺炎患者中醫四診
劉一誠幾乎每天都重復著這樣的工作,常常剛端著飯碗,或者剛剛躺下,一個電話立刻趕到醫院,但他從未有過怨言,他說:“我是一名醫生,哪里有需要,我就在哪里”。
為了更好的與病人溝通,時時關注病人的情況,劉一誠主動加上了所有病人的微信,成為了他們的醫生朋友。“今天情況如何?昨晚到今天有沒有發燒?”“劉老師,我今天燒退了,精神也很好,睡眠也好,咳嗽也少了,胃口也好了!”“很好,中藥已經給你們送去,服用后有什么問題可以隨時告訴我!”“劉老師,我沒有發燒了,就是昨天咳嗽得想吐,今早只咳嗽,不想吐了!”“好的,繼續中藥治療,不用擔心,癥狀需要時間慢慢緩解。”……每天,他不管多忙都會耐心地回答著病人的疑問。他說:“目前多數病人仍對自己之后的病情發展、是否傳染家人等存有較多顧慮和擔憂,心理還是很緊張。作為一名醫生,也需要每日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幫助他們減輕思想負擔、樹立信心,這利于他們的健康恢復。”“除了感謝,還是感謝!”“劉老師,棒棒的,加油!”他的耐心、愛心、責任心深深地烙在病人心里;這,就是醫者之心,仁者之心。
劉一誠在icu病房查房
戰疫抗疫,主動作為,彰顯醫者仁心
除了負責內江地區所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中醫治療工作以外,劉一誠還積極參與了醫院組織的關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早期干預預防的多次專題研討會議,參考國家及各省市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干預預防方案,根據內江地區實際情況及地域特點,針對內江地區普通人群、高危人群(包括疫情一線防控人員,如:一線醫務人員、檢疫人員、摸排人員、留觀場所工作人員、接觸樣本人員等,以及居家隔離觀察人員)以及無癥狀的醫學隔離觀察人員提出了中藥預防和中醫非藥物預防方案,并分別于1月27日、2月12日、2月16日、2月26日匯總專家組意見后負責撰寫了《內江地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藥干預建議處方》(試行一、二、三、四版),受到市委領導、相關部門領導及群眾的高度認可,并在內江市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指揮辦公室發布的相關文件中予以采納。
2月7日,劉一誠參加討論并參與撰寫的《內江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防治防控公眾手冊》由內江市衛健委、市中醫藥管理局、市中醫醫院聯合發布,該手冊也受到了省市相關領導的高度認可,并批示建議全省范圍內推廣。2月14日在內江市新冠肺炎中醫藥防控技術指南視頻培訓會上,分別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四川省新冠肺炎中醫藥防控技術指南》《內江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干預建議處方》和“清肺排毒湯在救治新冠肺炎中的應用”等方面進行了講解,并結合內江實際情況及救治案例提出了新冠肺炎中醫藥防控干預舉措。
由于前期關于新冠肺炎的預防、治療用藥均為湯藥,為了群眾及患者更方便使用,劉一誠聯合院內專家組就前期相關信息加班加點進行多次討論分析,短短6天內便敲定了防治新冠肺炎的改良中藥配方,成功研制“扶正克感顆粒”院內制劑,并于3月2日獲四川省藥監局備案通過,該中藥制劑也是繼四川省“新冠1號、2號、3號”中藥制劑獲批取得較好療效后,唯一再次獲批的防治疫情中藥制劑。
博極醫源,精勤不倦,做名副其實的“大醫”
“只有不斷的學習,攀登醫學高峰,才能更好的為病人服務”。劉一誠如是說,也這樣做。他不斷地從臨床實踐中發現問題,學習了解國內外新醫學知識和操作技能,提出并解決問題,在大力開展本科室科研的同時,還對醫院申報的各項科研項目標書進行指導與點評,并積極倡導多學科開展臨床科研工作,一定程度上輔助提升了全院臨床科室的科研能力。他作為主要研究者參與了多項國家級、省部級課題,現負責主持的一項省部級課題及三項廳局級課題均已立項,并得到同行認同,未來各個項目的社會效益顯著。此次疫情期間,該同志聯合院內專家短時間內便成功研制了防治新冠肺炎的改良中藥配方—“扶正克感顆粒”院內制劑。
劉一誠認真總結臨床經驗,科學歸納臨床醫學理論,作為第二主編撰寫出版了相關專業著作兩本,并先后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表文章10余篇,其中一篇于2016年被SCI收錄;多次受邀參加省內外各項專業學術會議與學術活動,交流中西醫結合臨床應用經驗和新理念、新技術,在本專業領域得到了高度認可,在省、市享有較高知名度。
抗疫期間的劉一誠的諸多先進事跡被人民日報客戶端、今日頭條、四川法制網、內江頭條、內江電視臺等多家網絡媒體報道,他把至精至微之事做到“博極醫源,精勤不倦”,以“見彼苦惱,若己有之”感同身受的心,行“饑渴疲勞,一心救”的天使之命,以實際行動詮釋著“大醫精誠”的深刻內涵。(鄭杰春 陳鵬 四川法制網 高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