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干部駐村故事分享
陳楊,是市中區(qū)檢察院的一名普通黨員。2018年7月,被組織選派到峨邊彝族自治縣新林鎮(zhèn)卷木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至今已兩年半。一路走來,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但他也有很多收獲和成長。
下面請大家和小編一起走進陳楊的扶貧工作吧……
以下講述使用第一人稱
我所在的扶貧村,位于峨邊彝族自治縣新林鎮(zhèn)西北部,距峨邊縣城6公里,距新林鎮(zhèn)政府5公里,全村有462戶148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89戶316人。交通不便、缺乏資金、技術和勞動力,因病因殘是導致其貧困的主要原因。
我和老楊的故事就發(fā)生在這里
老楊家的最不容易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老楊家因殘致貧,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記得報到的第一天,原駐村第一書記劉書記就特意叮囑我說:“一組的老楊是最不容易的一家貧困戶,你可要多關心啊!”一番話讓初來乍到,又沒有農村工作經(jīng)驗的我心里十分忐忑:最不容易是什么意思?是生活非常貧困,還是這個人很難纏? 報到的第三天,我來到了老楊家,真正感受到了他家的“最不容易”。 老楊72歲,年事已高,但身體還算強壯。生有2個兒子,家有5口人,但是大兒媳和小兒子都是智力三級殘人員,生活基本不能自理,還有一個7歲的孫子剛剛讀小學,身邊都離不開人照顧。為了貼補家用,老楊的大兒子在峨邊縣城里打工,老楊便自己在家照顧家人的同時,種一些玉米、養(yǎng)一些小雞。一年忙到頭,兩爺子最多能掙8000塊,一家人人均年收入只有一千多塊,生活非常拮據(jù)。 但最令人揪心的是老楊的“難纏”。平常不管大事、小事,管它是不是事,動不動他就找村干部幫忙弄,也不管人家是不是有空,經(jīng)常煩得村干部們不得安寧。后來,大家才慢慢明白了老楊的良苦用心。 原來他有一塊心病,擔心將來自己走了,大兒子一個人既要掙錢養(yǎng)家,又要照顧3個人,日子怎么過啊?于是,他除了拼命地存錢之外,就是費盡心思地為兒子兒孫們找后路。他不厭其煩地“糾纏”村干部,真實目的是想要他們多關心這一家人,關心多了就成習慣了,成習慣了就變成幫手了,到時候他就能走得安心一點。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了解到老楊家的情況后,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人心都是肉長的。所以,我們工作隊就常常去老楊家里坐坐,看看老人、孩子和兩個殘疾人,與他拉拉家常,幫他做做家務。老楊見我們去得勤,心里十分高興。有一次,他拉著我的手說:“謝謝陳書記和工作隊對我們家的關心,我老楊是能吃苦的,也勤快,家里這么窮,真的是苦于沒有致富門路啊。”
你快來啊,雞崽兒好像病了
針對老楊家勞動力短缺,又要兼顧照看家里人的情況,我們工作隊經(jīng)過認真討論分析,建議老楊家養(yǎng)雞,人工少,成本低,雞可以生蛋,蛋可以孵雞。至于本錢,工作隊想辦法解決,技術上可以找鎮(zhèn)里的農技員。老楊聽了我們的意見,打算好好干一場。 2018年8月,我們從峨眉山股份有限公司爭取到幫扶資金9000元作為老楊的雞本,從美姑縣購買了300只巖鷹雞雞苗交給他喂養(yǎng)。看到300只活蹦亂跳的雞苗,老楊爬滿皺紋的臉上露出了前所未有的笑容。 可是,雞苗發(fā)下去沒兩天,我就接到了老楊著急的電話:“陳書記,你快來呀,雞崽兒好像病了,沒有精神……”我一聽,趕緊叫上工作隊的同志,火急火燎地連夜趕到老楊家里,看見雞崽果然病懨懨的,又馬上打電話請鎮(zhèn)上的幫扶農技員來給小雞看病。“沒什么大問題,就是剛從外地運回來,有點水土不服!”農技員的診斷讓我們松了一口氣。還好,虛驚一場! 吃了農技員開的藥,那群剛搬進老楊家的雞崽第二天一大早又變得活蹦亂跳了。也許正是有了這場虛驚,我們工作隊的同志對老楊家的這群雞崽就特別上心,隔三差五地就會去老楊家看看它們的生長情況,時不時地邀請農技員到老楊家講解科學養(yǎng)殖的知識和技術。
一不留神我把車開翻了
經(jīng)過幾個月的努力,眼看著老楊家的巖鷹雞慢慢長大了,新的難題又來了——這群雞賣給誰啊?為了打開銷路,我們駐村工作隊的小哥們發(fā)動親朋好友,迅速在朋友圈轉發(fā)出售生態(tài)巖鷹雞的消息。很快,訂單一個接著一個來了。然后,我們就忙著一趟趟地把巖鷹雞送到城里的各大餐館和其他買家手里。 由于卷木村地處偏遠山區(qū),交通不便,巖鷹雞的買家除了峨邊縣城,大多數(shù)還來自于樂山各地的買家。為了幫老楊節(jié)約成本,我們常常開著自己的車,送著老楊的貨。雖然貼本兒干活,但看著一只只巖鷹雞變成一張張紅鈔票,心里倒比自己掙了錢還高興。可是,2019年1月的一次送貨,卻讓我與死神擦肩而過,到現(xiàn)在想起來都還心有余悸。 那天早上,天下著雨,路有點滑。我開車拉著老楊的巖鷹雞一路往樂山趕。當走到峨眉山市大為鎮(zhèn)的一個轉彎處時,一不留神,車翻了,差點沖到河溝里去。我昏迷了好久,才被附近的村民從車里拉出來。醒來之后,與死神擦肩而過的恐懼襲上心頭,籠罩全身。我呆呆地站在原地好幾分鐘,腦子里一片空白,好像整個世界瞬間變得安靜了!這時,路邊開過去一輛汽車,刺耳的鳴笛聲把我從深深的恐懼中喚醒過來。我默默地彎下身子,撿起那幾只被拋在地上的雞,莫名地拽得緊緊的。那一刻,我好像真正領悟到一個黨員,一個扶貧干部肩上沉甸甸的責任。那次因為輕微腦震蕩,我在家休息了一個星期。 欣慰的是,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短短一個月,老楊的300只巖鷹雞就一售而空,3萬多塊人民幣嘩嘩地流入了老楊的腰包。所有人都樂開了花,老楊一家子更是激動不已,對我們十分感激。 自從嘗到了發(fā)展養(yǎng)殖業(yè)的甜頭,老楊的干勁空前高漲。后來他又學會了自行孵化和養(yǎng)殖跑山雞,今年除一次性養(yǎng)了600多只跑山雞外,他還養(yǎng)了3頭母豬、5頭肥豬和2頭牛,家庭年收入已超過10萬元。他不僅摘掉了長期以來戴在頭上的貧困戶帽子,還一舉成為卷木村的致富“明星”。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脫貧攻堅工作不僅要扶貧,更重要的是要扶志和扶智。但這就像我們養(yǎng)孩子,過程都是十分艱辛的,需要始終保持足夠的耐心、恒心和愛心。
卷木村在我們的幫助下,逐步走上了產業(yè)化集體經(jīng)濟發(fā)展道路。到2019年底,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全部實現(xiàn)脫貧。卷木村正在一天天發(fā)展壯大,呈現(xiàn)出產業(yè)興旺、生態(tài)宜居、村風文明和村民富裕的美好畫面。作為卷木村的扶貧干部,我的內心充滿了幸福感和成就感。相信,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指引下,在習總書記的核心領導下,以老楊為代表的卷木村,都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胡曉飛 陳楊 李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