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有序停放、門頭招牌亮化、店面干凈整潔……走進雨城區青江街道漢碑路社區各主要街道,整潔有序的環境令人心情愉悅。
每條街道的情況千差萬別,如何針對街道自身實際,開展精細化的整治和管理,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今年3月,青江街道辦正式啟動“街長制”,轄區內所有社區都按照“街長制”要求進行整治和管理,并取得良好成效,為我市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工作貢獻了應有力量。
近日,記者來到漢碑路社區,對該社區“街長制”實施情況進行了探訪。
破難題 重點巡查精準施策
“我們社區主要選擇了三條重難點街道作為試點,包括第一江岸第一金街、和平南路、姚橋臨時市場。”漢碑路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三條街道分別有群眾街長、社區街長、街道街長負責管理,三級街長縱向聯絡,層層解決問題。
群眾街長一般由熱心群眾、志愿者或者物業公司承擔,每天都會在街道上巡查,一旦發現諸如垃圾桶太臟、拖把亂放、共享單車亂停等問題,群眾街長便會第一時間處理,商戶一般也比較配合。
“群眾街長大多時間都在街道附近,能及時知悉街上的情況和動態,第一時間干預,問題就不會越聚越多。”上述負責人說。
在第一金街入口處,一個紅黑榜公示欄引人注目。上面清晰寫著每一位商戶的得分情況,有表現好的,也有表現稍差的。每個月月底,第一金街綜合治理辦公室都會為每戶商戶打分,從環境衛生、守法遵紀、規范經營多方面綜合評定,最終得分會公示出來,通過評分公示的方式,讓商戶形成你追我趕的競爭態勢。
為規范商戶外擺行為,今年夏季,街道辦、社區、第一江岸物業公司聯合為經營商戶規劃了外擺區域,號召商戶按照統一標準打造花架圍欄,商戶們積極響應號召,嚴格將桌椅擺在圍欄區域內。
走進第一金街,商戶門外整齊擺放著木質花架,海棠花、綠蘿等植物長勢良好,惹人喜愛。這樣充滿綠意又美觀的外擺景觀為商戶吸引了不少顧客,就餐群眾表示,在此就餐猶如身處花園,十分愜意。
除了解決第一金街商戶外擺問題,和平南路由于地勢原因,不少市民喜歡將電瓶車放在人行過道上,針對這一問題,各級街長都會重點巡查整治;在姚橋臨時市場,存在機動車亂停放、商販不規范擺攤問題,各級街長也會開展重點巡查,以此精準施策、對癥下藥。
想辦法 分析問題及時處理
有了街長,轄區內遇到問題很快就會得到解決,這是不少群眾的切身體會。
今年7月10日,漢碑路社區在“街長制”工作巡查中發現,姚橋臨時市場下場口有一處寬1米、長100米的排水溝堵塞嚴重,加之此處地勢低洼,每到大雨天,該片區的房屋就會受災。
為解決排水溝堵塞問題,漢碑路社區立即上報青江街道辦,請求協調解決。青江街道辦在接到社區報告后,立即派工作人員和相關負責人一起到現場勘查,發現是因排水溝內污泥、垃圾、石頭等淤積,堵塞了正常排水,要徹底解決好該問題,必須疏通整條排水溝。
在了解了該問題后,青江街道辦立即聯系疏通工人對排水溝進行疏通。經過連日施工,終于將排水溝內的污泥清理干凈。同時,還在排水溝轉彎處修建了一個沉砂池,便于以后的清淤工作。
排水溝通了,積水問題解決了,附近的環境衛生也得到改善,當地居民姜連萍表示:“再也不用擔心雨天屋內出現積水了,社區解決了困擾我們已久的煩心事,真是幫居民們辦了一件大實事,非常感謝。”
“第一金街的顧客晚上聲音太大,噪音擾民……”今年7月底,有群眾投訴在第一金街就餐的市民說話聲音太大,噪音影響到周圍居民休息。隨后,青江街道辦、漢碑路社區聯合城管部門、轄區派出所共同開展整治,要求商戶晚上11點后就必須將外擺桌位全部搬到店內,同時在店內張貼“禁止高聲喧嘩”的提示語。
“感覺這條美食街越來越好,無論是衛生環境還是商戶的經營行為,都比之前有了很大提升。”第一江岸的居民許凱福說。
“群眾的向往,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漢碑路社區黨委書記劉忠建表示,群眾積極反映問題,督促他們進一步完善街道治理措施和模式,不斷助推城市精細化治理。(彭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