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閉幕的馬邊彝族自治縣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縣委副書記、縣政府縣長沙萬強代表自治縣人民政府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里一組數據格外引人關注。
——2020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1億元、增長5.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58億元,縣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9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147元、增長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5元、增長11%。
縣城新貌
在全球抗擊新冠疫情,面臨經濟下行的劣勢中,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十三五”完美收官,不僅得益于全縣人民在縣委縣政府堅強領導下團結奮進,苦干實干,還得益于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對馬邊一如既往的鼎力幫扶。
幫扶工作開展以來,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圍繞馬邊脫貧摘帽在黨建引領、人才培育、基礎建設、產業發展等幫扶上持續發力,在助力脫貧攻堅和促進馬邊各項社會事業發展的征途上寫下不朽的詩篇。
一、黨建引領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楊曉渡、楊曉超、徐令義、王鴻津、張春生等領導多次奔赴馬邊,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幫助馬邊堅決脫貧摘帽遇見的困難和問題,為馬邊更好發展指明方向。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辦公廳、組織部、黨風政風監督室、機關黨委、學院和駐科技部紀檢監察組等14個單位先后下派15名干部掛職馬邊,并派出5名年輕干部到馬邊鍛煉,為馬邊脫貧攻堅注入新的力量。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下派馬邊掛職縣委副書記、縣政府副縣長陳勁松(左一)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直接投入幫扶資金5200萬元,示范帶動省市紀委和各部門大力幫扶馬邊,全面奪取脫貧攻堅最后勝利。
二、人才培育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先后協調中旅集團、中糧集團等單位選派32名優秀干部人才支援馬邊;選派50名馬邊紀檢監察干部上掛培訓,協調231名縣內年輕優秀干部人才外出學習;舉辦各類培訓800余人次,夯實全縣干部人才基礎。
中國旅游集團下派馬邊掛職縣政府黨組成員黃建華(左一)
三、彝鄉巨變
幫助協調爭取各類項目資金和社會捐贈資金20多億元用于馬邊脫貧攻堅,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實現跨越發展。
(一)強基礎
幫助完成彝家新寨、易地扶貧搬遷、土地增減掛鉤和農村破舊房改造45000戶,整合涉農資金17.64億元,實現群眾飲水安全、用電安全、村村通廣播電視和通信網絡,建成170余個宜居、宜業、宜游的幸福美麗新村。
下溪鎮兩河口易地搬遷集中點
(二)興產業
以“貧困人口脫貧增收”為中心,幫扶馬邊發展特色產業,馬邊建立“6+X+6”扶貧產業發展體系,特色產業遍布山鄉田野。
馬邊全縣地區生產總值由2004年的6.47億元增加到的2020年的億51億元,財政收入由2450萬元增加到3.9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7718元增加到2020年的14065元。
四、補短板
(一)交通建設
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的多方協調爭取下,世代馬邊人期盼的仁沐新高速馬邊支線建成通車,貫通馬邊的樂西高速已全面開工,青龍水庫進入最后沖關。全縣建成縣、鄉、村、組、戶和產業道路2500余公里。
仁沐新高速馬邊支線通車
(二)教育發展
蘇壩中心校、民主鎮小谷溪小學等一批幫建學校先后建成投用,學校已成為山鄉最美的風景。
民主鎮小谷溪村小學
協調愛心企業向馬邊伸出援手。掌眾集團定向捐贈1000萬元設立教育基金,累計發放資金1902萬元資助學生4.81萬人次。
探索開辦“桐華培優班”,共有230余名偏遠鄉村學生在桐華班受益。
馬邊桐華培優班
(三)醫療衛生事業
協調推進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與縣人民醫院嵌合型醫聯體建設,掛牌成立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馬邊醫院。
在馬邊成功實施國內首例5G+AI遠程消化內鏡診斷。全縣20個鄉鎮衛生院全部達標,為所有貧困人口全額代繳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免費健康體檢,累計發放各類醫療救助金7232萬元。
(四)信息化服務
支持馬邊在全國率先建成“策馬揚邊”脫貧攻堅信息化平臺,服務農村群眾學文化、曉政策和村務公開最后一公里,被國務院扶貧辦專題報道,經驗在全國推廣。
2019年底,經省政府驗收,馬邊成功實現脫貧摘帽,全縣累計實現95個貧困村退出、10190戶43686名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25.91%下降為3%以下,連續六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大小涼山脫貧攻堅先進縣。2020年,建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成功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省級生態園林縣城,獲評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脫貧攻堅先進縣、農民增收工作先進縣。
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機關的鼎力幫扶下,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馬邊22萬各族同胞將乘關懷而奮起、知感恩而自強,以脫貧摘帽為新起點,緊抓鄉村振興發展機遇,團結向善、感恩自強,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奮力譜寫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的新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