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瀘縣:聚焦“一核三化”,打造法治標桿新“頭雁”

        來源:瀘州市司法局 作者:李明星 陳楊 發布時間:2023-04-19 09:50:54

        為落實中央依法治國的決策部署和省、市法治建設的工作安排,瀘縣玉蟾街道在全市先行先試,率先啟動法治標桿街道培育動作,通過從培育成果中提煉經驗,從過往中再起序章,對標最高標準,聚焦“一核三化”,全力打造法治標桿新“頭雁”。

        以黨建引領為核心,健全法治建設工作機制。

        1681869067462.png

        一是建強組織。成立依法治街工作委員會,制定法治建設職責清單,定期研究法治建設重大事項,推行“法治賬圖”模式,實現依法行權履職可視化、圖形化,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工作責任體系。

        二是黨員帶頭。建立“街道-社區-網格-駐區單位”四級聯動、高效運作的協調推進機制,深入開展“黨員三先”活動,即社區事務黨員先想、黨員先議、黨員先行,落實亮身份、亮承諾、亮業績“三亮”制度。設立黨員先鋒崗、黨員責任區,促進黨建工作與社會治理同頻共振、深度融合。

        三是整合力量。推動網格(小區)黨組織與居委會、業委會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提高聯系群眾、收集信息、發現問題、促進共建意識和能力。

        堅持網格化治理,推動法治建設入網入格。

        1681869096899.png

        一是建立網格體系。按照成型小區3000 人、散居樓院 600 戶標準,將街道劃分57個基礎網格、89個農村網格,推行黨建網格+社會治理網格“雙網合一”工作模式,把民心凝聚于網格中。

        二是建設網格隊伍。面向社會統一招考錄用社區專職網格員146名,培養法律顧問、法律明白人共142名,經過崗位培訓,明確職能職責和工作范圍,充實到網格隊伍,下沉到小區開展工作。

        三是優化網格共建。暢通聯動渠道,推行“網格黨支部+縣級包聯領導、共建單位、非公企業、社會組織、志愿組織+多個黨建項目”的“1+5+X”區域化黨建工作機制,有效整合網格內資源,形成網格共建合力。

        堅持信息化管理,推動法治建設提質增效。

        1681869114654.png

        一是搭建智慧平臺。打造智慧社區云平臺,建成綜合數據庫、3D全景地圖和網格員管理終端,在轄區內三無小區安裝346個網絡監控探頭,整合天網工程、雪亮工程、城市管理、治安防控等平臺資源,實現網格內“人、地、事、物、組織”等全要素信息的常態化管理。

        二是充實管理力量。在智慧社區云平臺中錄入社區黨員、“雙報到”黨員、網格員等人員信息,及時將網格內發生的緊急事件、反映的問題訴求通過網格員客服端反饋給包保網格員,處理情況實時通過網絡反饋,做到響應快速、落實有效。

        三是拓展個性服務。開發社區微信公眾號,實現數字網格群眾點單、社區接單,為孤寡老人、殘疾人士、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配備一鍵呼叫服務器,如遇緊急情況,網格員接收信息后,立即提供上門服務。

        堅持精細化服務,推動法治建設縱深發展。

        1681869137588.jpg

        一是常態開展“走服引”進小區。以“走進群眾、服務群眾、引導群眾”活動為載體,實行領導帶頭掛點、部門包社聯戶、干部結對幫扶,廣泛開展助老扶幼、法律援助、健康管理、文化傳承等服務。列出“服務需求清單”,形成“民生實事清單”,引導駐區單位參與,促進組織共建、活動共聯、資源共享。

        二是持續推進“法治宣傳”進基層。深入開展法律“八進”活動,通過敲門入戶、發放宣傳手冊等方式,向居民群眾宣傳禁毒、《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反邪教等法治知識。累計開展宣傳活動62場次,發放宣傳資料1萬余份,提供法治咨詢服務2000余人次。

        三是探索實施“龍城社區法庭”進社區。建立“黨建引領+法官指導+綜治參與+群眾自治”工作機制,糾紛當事人可根據糾紛類型自主選擇“社區法官”組織調解,將線上與線下調解結合。自運行以來,已成功調解346起矛盾糾紛案件。


        責任編輯:楊雪嬌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九龙城区| 兴宁市| 商水县| 沂水县| 郸城县| 吉木萨尔县| 双城市| 广元市| 高碑店市| 兴山县| 从江县| 拉萨市| 改则县| 大化| 教育| 罗田县| 南陵县| 阿巴嘎旗| 南城县| 左云县| 西宁市| 仁怀市| 齐河县| 阿鲁科尔沁旗| 吉林市| 宁陕县| 洛阳市| 繁峙县| 华宁县| 庆安县| 商洛市| 奉贤区| 兰州市| 四平市| 北海市| 紫阳县| 手机| 翁牛特旗| 芦溪县| 信宜市| 泸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