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新都區委編辦“四力”并舉 創新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

        來源:成都市新都區委編辦 作者:曾月 發布時間:2023-05-12 14:12:45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聚焦市委“九個有力有效”和新都區“一心三區”建設,新都區委編辦采取“四力”并舉措施,著力創新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構筑人才戰略優勢,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和制度保障。

        一、優化人才機構職能體系,提升組織領導聚合力

        一是深化人才領導體制。加大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力度,提檔升格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由區委書記、區長擔任組長和第一副組長,統籌領導全區人才工作,強化“一把手”抓“第一資源”的政治擔當。目前,領導小組已召開專題會議10余次,區委書記帶隊先后赴西安、沈陽等地開展招才引智工作。二是重構人才服務體系。結合黨政機構改革“后半篇”文章,進一步理順黨委和政府人才工作部門職責,形成黨委統攬、組織部統管、人才工作機構專職及職能部門和人力資源公司協同推進的工作架構和服務體系。三是優化人才服務機構。結合新都區被納入全國深化事業單位改革縣級試點和創建四川省基層人才工作先行區建設契機,優化調整人才工作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組建正處級人才發展中心,統籌組織、人社等部門的人才引進、培養、服務職責,實現跨層級、跨部門、跨領域的工作職能整合,構建高效、完善的組織運行體系。

         二、深化引育用留聯動機制,激發人才產業協同力

        一是以科創平臺建設為抓手,創新人才組織體系建設。依托科研院所、科技領軍企業積極打造科技創新平臺、公共服務平臺、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基地,落地成都市“蓉漂之家”、聯通U谷等一批服務載體和科技成果轉化載體,構建“多中心+網絡化”的人才組織體系,加快聚集高層次人才和創新團隊,助力創新鏈、人才鏈雙鏈驅動,深化產業建圈強鏈。二是以推動重點領域發展為抓手,發揮戰略人才培養團隊作用。結合區域發展特色,圍繞國家戰略需求,依托中國航發成發、航空工業成飛、中車成都公司等龍頭企業,以自主可控、加速突破為關鍵引領,加快建設研發制造水平一流、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吸引集聚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目前,已柔性集聚清華、北航等40支專家團隊,引入300多名高層次人才,實現多項成果轉化。三是以建設人才數字平臺為抓手,構建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著眼“整體智治、系統集成”目標,建設人才大數據平臺,融入智慧蓉城建設,設立人才庫、項目庫、需求庫,推出人才政策申報、人才分類認定、獎補資金兌現、揭榜掛帥、人才圖譜等應用場景,完善人才資源動態監測、跟蹤評估機制,著力構建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

        三、建強做優服務保障體系,增強柔性引才內生力

        一是創新人才團隊評價制度。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出臺《成都市新都區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分類目錄》,分類建立人才評價制度,將企業經濟貢獻度、R&D 研發投入、投資額等多維指標和“以薪定才”作為實施人才評價的重要手段,給予市場主體、用人單位更大的自主權。目前,已認定技能人才600余名,國家級領軍人才、地方級領軍人才156名。二是創新人才市場化運作體制。組建人力資源公司,圍繞人才招引、人才服務、平臺運營、項目孵化等方面,深化人才市場化運作機制,厚植戰略人才成長土壤。首期發行6000萬元人才創新創業發展基金,聚焦“投早、投小、投新、投硬”目標,積極推動人才項目成果就地轉化。三是創新人才服務體系。升級人才新政2.0版本,優化領導干部服務聯系專家人才工作機制,強化人才政治引領和政治吸納;出臺人才香卡管理辦法,分級分類制發人才香卡,著力提升政策“精準性”和“適配性”;圍繞人才服務鏈,深化企業管家、人才管家等制度,建立“人才認定一網通辦、人才服務一網通覽、人才訴求一鍵響應”機制,重塑業務流程,加強政策協同、管理協同、服務協同,放大倍增效應,增強人才獲得感。

        四、創新編制資源配置方式,提升編制保障統籌力

        一是設立人才專項事業編制。出臺《新都區人才專項事業編制使用管理辦法(試行)》,每年從全區事業編制中調劑100名作為人才專項事業編制,有效緩解結構性超編,對引進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的用編難題。先后為開發區、衛健、教育等領域引進了一批急需緊缺人才,有力破解了人才引進中的編制保障難題。二是深化員額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重點經濟、民生等領域,大力推行以員額總控和崗位管理為核心的員額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進一步強化因人配編單列管理、崗位設置重點傾斜、人員進退動態調整、薪酬保障科學合理等方面制度保障。目前,衛健系統已引進碩博研究生近200名,培育省市級名醫(中醫)20余名;教育系統引進名優校長和名優教師10多名;開發區專業人才匹配度從17%提升到80%,有效激發了人才活力。三是建立編制動態調整機制。按照“控制總量、盤活存量、保證重點”的原則,建立編制定期動態調整機制,根據全區各部門(單位)職責任務將編制資源重新進行分配。采取“事重加編、事去減編”的方式,近年來,共向重點領域和基層一線下沉編制300多名,為構建科學合理的區域人才發展梯隊提供重要支撐。


        責任編輯:楊雪嬌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珲春市| 黑龙江省| 萝北县| 盐边县| 黄骅市| 贺兰县| 西城区| 井冈山市| 大英县| 元氏县| 九江县| 茶陵县| 乐昌市| 南澳县| 江门市| 闽侯县| 长岭县| 水富县| 江陵县| 静海县| 阿克陶县| 宽城| 林周县| 桐乡市| 伊宁市| 仙桃市| 阿克陶县| 遂川县| 都兰县| 睢宁县| 义马市| 台北市| 砀山县| 耒阳市| 马边| 吉木萨尔县| 无为县| 新田县| 兴安县| 易门县| 大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