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安全消費,守護老百姓的“錢袋子”,我們一直在行動。
為了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結合近年來頻發的電信詐騙事件,我們選取峨眉山市法院審理的一起案例進行以案說法,提高群眾安防意識,引導健康投資消費。
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電信詐騙手段也層出不窮,但是,你聽過“幫信罪”嗎?
幫信罪
全稱“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
截至2022年,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統計,該類案件已經占到了刑事案件的四分之一,是目前最常見的刑事案件之一。
下面,我們一起看看峨眉山市法院審理的一起案例,共同深入了解什么是“幫信罪”。
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 2022年,峨眉山市法院審理一起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 被告人胡某為獲取利益,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仍多次使用自己數張銀行卡為他人提供支付結算幫助,從中獲取非法利益3590元。上述銀行卡共計接收詐騙資金30萬余元。 峨眉山市法院經審理后認為,被告人胡某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仍為犯罪提供支付結算幫助,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依法判決被告人胡某有期徒刑九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八千元。對扣押在案的手機1部及銀行卡4張予以沒收;繼續追繳被告人胡某的違法所得3590元。 典型意義 本案被告人圖一時之利,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仍將自己四張銀行卡給他人提供支付結算幫助。而日常活動中,也有一部分群眾沒有認識到收購、出租、出售銀行賬戶是違法犯罪行為,為了一點利益,成為不法分子的幫兇,自身也受到法律的懲罰。 峨眉山市法院一方面對被告人依法予以懲處并以案釋法,威懾了潛在的違法犯罪分子,充分展示了峨眉山市法院堅決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及上下游關聯犯罪的決心,另一方面引導廣大人民群眾遵紀守法,積極揭發涉電詐違法犯罪行為,樹立防騙意識。 關于“幫信罪”你需要知道 什么是“幫信罪”? 幫信罪是“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是指自然人或單位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器托管、網絡存儲、通訊傳輸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的行為。犯此罪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哪些行為會被認定為“幫信罪”?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有如下行為之一的,如果情節嚴重,會被定為“幫信罪”。即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絡實施犯罪,為其犯罪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器托管、網絡存儲、通訊傳輸等技術支持,或者提供廣告推廣、支付結算等幫助的。在實際工作中,“支付結算”是最常見的“幫信罪”行為。比如,將銀行卡提供給網絡犯罪者使用。 什么是“為網絡犯罪人員提供支付結算”? 根據相關法律和司法解釋規定,明知他人可能從事網絡賭博、網絡詐騙等活動,還把儲蓄卡、信用卡等銀行卡提供給網絡犯罪人員使用的行為,就是“為網絡犯罪人員提供支付結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