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群人,他們的身影經常出現在社區的各個角落, 他們不是醫護人員,卻始終堅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 他們有著統一的身份——社區網格員。
在國慶前夕,眉山市突然“生病”了,一時間,大街小巷為新冠病毒的陰影所籠罩。為盡早實施精準防控,丹棱縣第一時間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靜態管理,多輪全員核酸檢測有序開展。而我作為一位社區網格員,毅然投身防疫一線,將貫徹上級疫情防控部署、保護居民生命安全、恢復丹棱縣的活力為己任,做好防疫網中的“螺絲釘”、社區防疫的排頭兵。
10月4日,進入抗疫的第5天,凌晨5:00鬧鐘響起,把疲憊、朦朧中的我強制喚醒。不止我,每一位網格員這幾天每日平均睡眠時間不足4小時,進行第一輪核酸檢測的通知更是在當日晚上突然下達,所有基層人員準備工作緊張忙碌至翌日凌晨,整夜未休。沒有精致地洗漱護膚,也沒有營養豐盛的早餐,在簡單地洗漱后,我從家出發,5:30到達自己負責的點位。進行場地布置、物資整理、奔波于各個小區,通知居民下樓做核。早6點,我和志愿者、醫護人員們準時開始核酸檢測。居民分小區通知到采樣點排隊開展核酸檢測,此時網格員一遍遍重復著“各位居民請佩戴好口罩,保持一米距離,準備好健康碼。
10:00采樣基本完成,此時網格員化身為帶路人,帶著醫護人員穿梭在各個小區上門為行動不便的居民采集核酸,保證不漏一人。12:00采樣結束,對采樣場地進行整理消毒,拖著疲憊的身軀坐在路邊簡單吃個盒飯,連續多日的盒飯早已食不知味。接下來的時間就是數據核實,紅、黃碼排查,居家隔離戶送生活物資,扔垃圾等。
21:00開始準備派發臨時出行條,此時網格員組織包保干部及微網格員到各個小區進行派發,按縣上要求,分時段出門,購買必須生活用品。這天所有工作結束之后,我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中,洗漱休息。
為阻擊疫情,社區組織網格員、志愿者、物業人員群策群力,24小時輪流值守小區門崗。嚴格管控外來人員,做好實名登記,查驗兩碼、測量體溫工作。同時,網格員通過小喇叭播報、粘貼疫情防控公告、網格微信群等形式,向居民傳遞最新的疫情防控政策。
網格員堅守在戰“疫”一線,他們化身“話務員”“引導員”“登記員”......與時間賽跑,“疫”刻不停歇,從清晨到日暮,“24小時”待命,扛起責任與擔當、踐行初心與使命,只為守護社區居民的生命安全。
他們就像一顆顆不起眼的小小螺絲釘,卻在抗疫這個鏈條上發揮著大大作用,他們身處最平凡的崗位,做著最普通的工作,但在危急時刻,每一個人都在努力付出,用實際行動書寫平凡工作中的責任與擔當。
(李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