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3月,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的題詞發表。60年過去后,毛主席的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早已成為全國軍民一代代立志發奮的口號和實際行動。
60年來,雷鋒從未離開過我們。他始終與我們同行,并在我們的前面,像一面旗幟一樣高高飄揚。
今年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志題詞6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作出重要指示。60年來,學雷鋒活動在全國持續深入開展,雷鋒的名字家喻戶曉,雷鋒的事跡深入人心,雷鋒精神滋養著一代代中華兒女的心靈。實踐證明,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雷鋒精神永不過時。
我是1962年6月入伍的。我走進軍營時,雷鋒還健在。那個時候,雷鋒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因為在原來的沈陽軍區范圍內,或在整個工程兵系統里,雷鋒早已是人們敬仰的楷模了。雷鋒的好多事跡為我們所熟知。他的奉獻精神,他的釘子精神,他的螺絲釘精神,都讓大家很佩服。大家都愿意向他學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入伍前,我就是一個詩歌愛好者,愛讀詩,愛寫詩。早在1958年我還戴著紅領巾的時候,就在報紙上發表詩歌。四年后,我走進了軍營,軍營里火熱的生活,官兵們真摯的情感,讓我總是激動地拿起筆來歌唱。
1963年8月中旬的一天,我們連長張洪亮對我們說,雷鋒犧牲了!這樣的噩耗我們怎么也不敢相信。又沒有戰爭,雷鋒怎么會犧牲了呢?我是連隊團支部宣傳委員,也是連隊的板報委員。我以沉痛的心情把這個信息寫到黑板報上。我們的生活還在繼續,訓練場上仍然是龍騰虎躍,我們經常在當時軍內的報紙上看到雷鋒的模范事跡,看到他的日記摘抄,看到他生前的照片。我覺得雷鋒沒有死,雷鋒還活著。我寫了一首小詩《雷鋒活著》,發表在1963年2月25日的一份報紙上。從這天起,到2023年2月遼寧出版集團遼海出版社出版我的長篇紀實新作《洪流放歌——我寫雷鋒60年》,在這60年間,我創作出版了多部寫雷鋒的著作,曾有幸接觸到眾多雷鋒的戰友、工友,雷鋒輔導的學生,寫雷鋒的詩人、作家,拍攝雷鋒的攝影家,還有眾多學雷鋒的先進典型。我還曾多次采寫雷鋒班、雷鋒生前所在連,雷鋒生前所在團……我寫詩,寫散文,寫電視劇,寫報告文學。這些雷鋒人、雷鋒傳人的音容笑貌總是浮現在我的眼前。他們的話語,總是回響在我的耳邊。他們的事跡常常令我熱淚盈眶。我覺得這一切勾畫出了60年學雷鋒波瀾壯闊的情態,猶如一條洪流始終向前奔騰著。我只是這條洪流中的一滴水珠。我幸運地跟隨著這條洪流,為她鼓掌,為她歌唱。我是渺小的,洪流是偉大的。可是渺小的我,卻有責任,有義務,有能力,把我親見親歷的這條洪流的一部分描摹出來,給正在為中國式現代化努力奮斗的人們以鼓舞和推動。
雷鋒是什么樣的人?今天的讀者能夠在雷鋒身上吸取什么營養?獲得什么力量?雷鋒精神是怎樣的?在當今這個時代,我們怎樣發揚雷鋒精神?我相信,讀者會在我的書中得到某種啟示。
我是一個寫詩的人,每當3月5日來臨的時候,總會有親人、朋友、同事甚至陌生的人,向我索要歌頌雷鋒的詩,他們要在聚會或別的活動中朗誦,或在朋友圈中傳播。這是非常可以被理解和尊重的人民群眾的普遍愿望,是我們時代一種可貴的精神需求。我經常把我的書中或報刊上發表的詩拿出來,打印或掃描奉獻出來;有時我也向親友推薦我熟悉或我贊賞的詩人歌頌雷鋒的詩。
一年半以前,我突然萌生了一個想法,就是我要為學雷鋒60年這個時間節點做點什么。我就想到了要編一部詩選,把學雷鋒60年誕生的優秀詩歌作品收集到一起,奉獻給喜愛雷鋒的人們,奉獻給愛讀詩的人們,特別是奉獻給那些又喜愛雷鋒、又喜愛讀詩的朋友們。我為自己產生的這個念頭感到興奮。我悄悄開始做調查,開始大量閱讀這方面的作品,大量的報刊,各種詩選,甚至只是內部編印的群眾性的歌頌雷鋒的小冊子,我也搜集了不少。有一本薄薄的很簡樸的油印小冊子,是一個軍醫學校同學們自己編印的,表達了這群大學生們對雷鋒的崇敬和喜愛,我讀著這些詩便深受感動。
編這本《致敬雷鋒·詩選100首》時,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膾炙人口的賀敬之的《雷鋒之歌》。最初讀到這首詩時,我還是步兵連里的一個小新兵。我在連首長住的連部宿舍里的報夾子上看到《中國青年報》發表的這首幾近一個整版的長詩,誰也想象不到,我當時讀到這首長詩時如何激動和感慨!詩人怎么能寫出這樣好的詩啊?我想,除了詩人的才華,就是因為雷鋒這個平凡而偉大的戰士真的讓詩人感動了!當時我就一遍遍地讀,沒有幾天,我就能把全詩背誦下來了!每當我給戰友們背誦這首詩的時候,我就感嘆,我們國家有這樣了不起的大詩人啊!我自己連作夢都沒有想到,兩年后我見到了他!1965年11月,我因在連隊業余寫作有一定成績——僅1965年一年,《解放軍文藝》就發表了我的兩個組詩,上級讓我出席了在北京召開的全國青年業余文學創作積極分子大會,受到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并在一天晚上,我和十幾位部隊參會的作者被邀請到人民日報社做客。那天我們來自陸海空軍和全國各個戰區來的業余作者,乘坐大客車路過燈火輝煌的天安門,來到位于王府井大街的人民日報社,受到了隆重熱情的歡迎和招待。讓我更想不到的是,主持這個座談會的人,竟然是我崇敬的詩人賀敬之!從那時起,我與賀敬之老師有了聯系,延續到今天,幾十年來,從不中斷。他曾為我寫的《雷鋒,我們需要你》等多部作品題寫書名或題詞。這就是《雷鋒之歌》巨大的精神感應,這就是《雷鋒之歌》強烈的感情延伸。
編《致敬雷鋒》,我當然要首選賀敬之老師的《雷鋒之歌》,但由于書的篇幅,需要進行節選。我怎么有這樣的水平和能力進行節選呢?我向熟悉的四川的詩兄胡笳請教,他曾同賀敬之的夫人、詩人柯巖于2005年8月主編了《與史同在——當代中國新詩選》,這部詩選中的《雷鋒之歌》就是“長詩節選”,胡笳告訴我,這個節選的工作是柯巖做的。我這樣才長舒一口氣,我就“照搬”了柯巖大姐選本。有眾多的詩人向我推薦好的作品,也有的現寫出新的作品寄過來。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家齊心做推介歌頌雷鋒詩這個工作,工作質量就相對好一些。
我曾和我在軍區文藝科工作的老科長陳廣生合作過《雷鋒》《雷鋒傳》(春風文藝出版社)、《偉大的戰士》(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我曾和攝影家張峻合作過《我為雷鋒拍照片》,也曾撰文出版《漫畫雷鋒》(現代出版社),我曾在遼寧美術出版社出版過《雷鋒,我們需要你》,并由外文出版社出版了中、英雙語種版的《信念之子:雷鋒》。在這些作品中,都融入了我對雷鋒深深的敬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學雷鋒在人民群眾特別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風,讓學雷鋒活動融入日常,化作經常,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強大力量。
在中國大地學雷鋒活動60周年這個日子,把這兩本關于雷鋒的書《致敬雷鋒·詩選100首》和《洪流放歌——我寫雷鋒60年》獻給這個偉大的時代,獻給每一個正在學習雷鋒和宣傳雷鋒、愿意踐行雷鋒精神的人,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事業更加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