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黨的優良作風。節儉樸素,力戒奢靡,是我們黨的傳家寶。在革命、建設、改革的不同歷史時期,我們黨始終強調艱苦奮斗、勤儉節約,這不僅是黨的政治本色,更是關乎國家興衰、社會道德風尚的重大問題。
勤儉節約是興黨興國的根本。人無儉不立,家無儉不旺,黨無儉必敗,國無儉必亡。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勤儉節約絕非小事小節,而是影響社會道德風尚、關乎國家興衰成敗的重大問題。黨員干部必須深刻認識到,奢靡浪費不僅是對資源的浪費,更是對黨的宗旨和人民信任的背離。因此,把艱苦奮斗、勤儉節約落到實處,不僅是道德要求,更是政治責任。
加強勞動教育,培育勤儉風尚。勞動是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重要途徑,具有強大的育人功能。好逸惡勞的人,往往缺乏對勞動人民和勞動成果的感情,更容易受到奢靡浪費之風的影響。因此,加強勞動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勞動觀,是培育勤儉節約風尚的重要舉措。通過勞動教育,讓人們深刻感悟勞動成果來之不易,增強勤儉節約的道德自覺,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濃厚氛圍。只有讓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才能激勵人們通過勞動創造美好生活,推動社會風氣的持續向好。
狠抓作風建設,夯實制度保障。黨風正,則民風淳。優良的黨風政風能夠引領社風民風。堅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黨員干部必須走在前、作表率。要充分發揮黨員干部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的引領帶動作用,從小事小處著手,大興勤儉節約之風,杜絕奢靡浪費。同時,要建立健全長效機制,通過制度保障確保勤儉節約落到實處。例如,完善公務消費制度,嚴格預算管理,杜絕鋪張浪費;加強監督檢查,對奢靡浪費行為嚴肅問責;推動節用裕民、節儉興國,讓勤儉節約成為黨員干部的自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