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兩會的熱烈氛圍中,一系列關乎國計民生的議題成為焦點。其中,基層治理領域的相關舉措備受矚目,從傳承發展新時代 “楓橋經驗”,到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再到持續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兩會提出的這些基層治理舉措,環環相扣、協同發力。激發了群眾自治活力,強化了民生保障,消除了矛盾根源。為全年基層治理工作布局指明了方向,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奠定了基礎,讓“基層治理”之花沐浴著“兩會”的暖陽絢爛綻放。
傳承楓橋經驗,厚植基層治理沃土。“楓橋經驗”核心在于 “發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這一經驗在新時代仍不斷煥發出新的光芒。在當下基層治理工作中,傳承 “楓橋經驗” 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一方面,有利于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引領效能,在群眾一線中摸清群眾所思所想,化解群眾急難愁盼。例如在一些農村地區,村黨支部定期組織村民代表大會,讓村民暢所欲言,表達對村莊發展、鄰里糾紛等問題的看法,黨組織則依據群眾意見,協調各方力量解決問題,將矛盾化解于無形。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基層治理,培養群眾的自治意識和能力。不少社區成立了由居民組成的調解委員會,當鄰里間出現矛盾糾紛時,這些居民調解員憑借熟悉情況、易于溝通的優勢,及時介入調解,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真正實現了群眾的事情群眾辦,讓群眾的自治意識與能力在實踐中不斷成長,為基層治理厚植堅實土壤。
強化民生保障,筑牢基層和諧根基。民生,乃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兩會始終關心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聚焦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從就業增收、教育公平、醫療保障等多維度發力,為基層和諧穩定筑牢根基。在就業領域,積極搭建就業平臺,針對不同群體開展技能培訓,提供創業扶持。無數基層勞動者借此踏上穩定增收之路,生活有了奔頭,內心充滿希望。教育方面,加大對鄉村和偏遠地區教育資源投入,改善辦學條件,讓基層孩子也能享受到優質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醫療保障持續完善,基層醫療機構設施不斷更新,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廣泛推行,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醫療服務,健康有了堅實保障。當民生得到有力保障,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提升,基層社會也更加和諧穩定,為矛盾糾紛化解營造了良好氛圍。
推動信訪法治,護航基層治理發展。法治是社會治理現代化基石,信訪工作法治化是推進基層治理的重要保障。信訪工作法治化意味著在處理信訪問題時,嚴格遵循法律法規,為公權力劃定邊界,保障群眾合法權益。一方面,對于群眾的合理訴求,依法依規及時予以解決。比如在一些涉及拆遷安置、勞動糾紛等信訪案件中,相關部門依據法律法規,對群眾的訴求進行深入調查核實,公平公正地給出解決方案,讓群眾在每一起糾紛處理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另一方面,對于一些無理取鬧、擾亂信訪秩序的違法行為,也依法予以嚴肅處理,維護正常信訪秩序與社會公共秩序。信訪工作法治化,既解決了群眾的實際問題,又維護了社會的法治尊嚴。為基層治理營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為矛盾糾紛化解提供了堅實法律支撐,讓基層治理工作在法治軌道上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