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喚新作為。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黨員干部作為黨和國家事業的中堅力量,必須常懷責任之心、學習之心、奉獻之心,以昂揚斗志和務實作風扛起時代重任,在平凡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
常懷“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責任之心。責任是黨員干部最鮮明的政治品格。當前,面對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和改革發展穩定的新任務,更需要黨員干部主動迎難而上。現實中,個別干部存在“躺平”“避責”現象,這與黨的宗旨背道而馳。黨的二十大擘畫的宏偉藍圖,正需要廣大干部以“狹路相逢勇者勝”的氣魄,在鄉村振興、基層治理、應急處突等一線實踐中勇挑重擔。正如在防汛抗洪、疫情防控等大戰大考中,正是無數黨員干部沖鋒在前,才筑起了守護群眾的鋼鐵長城。
常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學習之心。在知識更新加速的今天,學習能力就是核心競爭力。某地農業干部通過鉆研智慧農業技術,帶領群眾實現產業升級;基層社區工作者創新運用數字化手段提升服務效能——這些實踐印證了“本領恐慌”必須用持續學習來化解。黨員干部既要深學黨的創新理論,又要精研業務知識,更要拜群眾為師。建立“學習—實踐—再學習”的良性循環,才能避免陷入“新辦法不會用、老辦法不管用”的困境。
常懷“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奉獻之心。從“人民樵夫”廖俊波扎根基層的執著,到“燃燈校長”張桂梅托舉山鄉女孩的堅守,共產黨人的奉獻精神代代相傳。新時代的奉獻不僅是危急關頭的挺身而出,更是日常工作中的久久為功。在鄉村振興一線,數百萬駐村干部用腳步丈量民情;在科研攻關前沿,無數黨員專家數十年如一日潛心鉆研。這種“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正是黨員干部應有的價值追求。
“三心”相輔相成,共同鑄就黨員干部的精神坐標。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唯有以責任詮釋初心、以學習增強本領、以奉獻踐行使命,方能不負人民重托,在新時代趕考路上交出優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