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全面提高干部現代化建設能力,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強組織保障。事業興衰,關鍵在人;發展成敗,重在干部。面對新時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務,黨員干部必須與時俱進提升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以過硬政治素養和高強本領能力,扛起現代化建設的時代重任。用好“加減乘除”方法論,既是干部自我革新的實踐路徑,更是鍛造堪當大任執政骨干的必然要求。
以“加法”鑄魂,在知重負重中彰顯政治擔當。 擔當是共產黨人的精神基因,也是干部履職的根本要求。新時代黨員干部,必須胸懷“國之大者”,把民族復興的使命扛在肩上,把人民幸福的期盼放在心上。要善于從群眾“最期盼的事”做起,從發展“最突出的短板”補起,從治理“最棘手的難題”破起,以“朝受命、夕飲冰”的事業心,“晝無為、夜難寐”的責任感,推動黨的決策部署落地生根。無論是鄉村振興的一線,還是改革攻堅的前沿,都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謀長遠,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干實事,真正讓發展藍圖轉化為民生答卷。
以“減法”正身,在自我革命中淬煉過硬作風。作風關系黨的形象,決定事業成敗。古語云:“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黨員干部必須常修“減”字訣,減去形式主義的虛火、官僚主義的架子、享樂主義的貪念,以“三省吾身”的自覺守住政治關、權力關、交往關。要慎獨慎微,勤撣“思想塵”、多思“貪欲害”、常破“心中賊”;要防微杜漸,扣緊第一粒扣子、把好第一個關口、守牢第一道防線。唯有以“刮骨療毒”的勇氣革除積弊,用“釘釘子”精神糾治“四風”,方能以清風正氣贏得群眾信任,以務實作風凝聚奮進力量。
以“乘法”提效,在創新變革中激活發展動能。現代治理需要乘勢而上的智慧,更呼喚事半功倍的作為。當前,從“一網通辦”到“跨省通辦”,從“秒批秒辦”到“無感審批”,政務服務改革的“乘法效應”正在顯現。黨員干部當強化“服務即競爭力”理念,善用數字技術破除“數據孤島”,巧用制度創新打通“政策堵點”,通過流程再造讓企業“輕裝上陣”,借助機制優化讓群眾“少跑快辦”。在培育新質生產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實踐中,更需以創新思維做優營商環境“乘法”,讓每一項政策都能釋放“倍增效能”,每一個服務窗口都成為“發展加速器”。
以“除法”固本,在克己奉公中永葆清廉本色。清正廉潔是干部立身之本,更是政治生命線。面對復雜環境的考驗,黨員干部必須常做“除法運算”:除去特權思想,牢記權力姓“公”不姓“私”;割除利益羈絆,做到“心不動于微利之誘”;掃除僥幸心理,筑牢“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防線。要像珍惜生命一樣珍視名節,以“甘坐冷板凳”的定力抵御誘惑,以“新松恨不高千尺”的追求涵養正氣,真正做到不為物欲所累、不為人情所困、不為名利所惑,以兩袖清風書寫無愧于黨和人民的時代答卷。
“加減乘除”看似是簡單的運算法則,實則是干部能力建設的系統辯證法。新時代的“趕考”路上,唯有以“加法”扛責、用“減法”修身、靠“乘法”增效、憑“除法”守廉,方能鍛造出政治過硬、本領高強、作風優良的干部隊伍。這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關鍵所在,更是實現民族復興偉業的根本保障。黨員干部當以永遠在路上的清醒,答好新時代的“執政三問”,在歷史的考卷上寫下人民滿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