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的征程中,黨員干部的作風建設猶如一座燈塔,指引著黨和國家事業前行的方向,關乎著民心向背、黨的執政根基以及國家的興衰成敗。黨員干部作風建設,已然成為推動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關鍵支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中央八項規定為肇始,作風建設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曾經盛行的奢靡享樂之風逐漸式微,厲行節約成為社會新風尚;文山會海得到有效整治,黨員干部得以輕裝上陣,將更多精力投入到為人民服務的實踐中。這一系列顯著變化,讓人們真切感受到作風建設帶來的正能量,也深刻領悟到“八項規定改變中國”的強大力量。然而,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一些地方和領域仍存在作風問題的“頑疾”,不良風氣時有反彈回潮。部分黨員干部在工作中出現 “歇歇腳”“喘口氣”的懈怠心態,甚至滋生出“小事小節論”“影響發展論”“行業特殊論”等錯誤思想,嚴重侵蝕著黨的肌體健康。
作風建設需以釘釘子精神常抓不懈。面對作風問題的頑固性和反復性,我們必須保持“馬不離鞍、韁不松手”的定力,以“反復抓、抓反復”的韌勁,持續深化作風建設。從遏制“舌尖上的浪費”“車輪上的腐敗”“會所里的歪風”,到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問題,作風建設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從細微處著手,以一個個具體問題的突破,帶動整體作風的根本好轉。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繼續發揚這一優良傳統,緊盯“四風”問題的新動向、新表現,精準發力,堅決防止不良風氣死灰復燃。
不正之風與腐敗問題猶如一對孿生兄弟,互為表里、同根同源。在推進作風建設的過程中,必須深刻認識到風腐交織的嚴峻性和復雜性。一些看似普通的享樂奢靡之風、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問題背后,往往隱藏著請托辦事、利益輸送等深層次腐敗行為。因此,我們要堅持風腐同查同治,從“風”的表象深挖“腐”的根源,從“腐”的案例中洞察“風”的動向,通過加強制度建設,堵塞監管漏洞,鏟除風腐問題滋生的土壤,全面加固中央八項規定的堤壩。
作風問題歸根結底是黨性問題。加強黨員干部的作風建設,必須從思想上固本培元、正本清源。一方面,要強化理論武裝,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使廣大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牢記初心使命,自覺抵制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黨內政治生活的熔爐作用,嚴格落實“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談心談話等制度,用好批評與自我批評的武器,讓黨員干部在思想交鋒中查找問題、修正錯誤,不斷增強黨性修養。同時,鼓勵黨員干部走出“舒適圈”,積極投身到艱苦復雜的工作環境中去,在實踐中經風雨、見世面、壯筋骨、長才干,以實際行動踐行黨的優良作風。
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偉大征程中,黨員干部肩負著重大歷史使命。我們要以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為契機,將作風建設作為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持之以恒、久久為功。以過硬的作風凝聚黨心民心,以昂揚的斗志開創美好未來,讓優良作風成為黨員干部最鮮明的標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