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這一深刻論斷揭示了基層治理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基礎性地位。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基層黨組織作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其建設質量直接關系國家長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牢牢抓住“基本組織、基本隊伍、基本制度”建設這一關鍵,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現代化,是新時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夯實基本組織,織密基層治理網絡。基層黨組織的覆蓋面和戰(zhàn)斗力是黨的執(zhí)政根基所在。當前,隨著社會結構深刻變革,新業(yè)態(tài)、新就業(yè)群體不斷涌現,傳統的組織設置方式已難以完全適應新形勢。破解黨組織覆蓋“空白點”和功能“弱化點”,需要以“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思路創(chuàng)新組織形態(tài)。在傳統領域,將黨支部建在產業(yè)鏈上、網格中、樓棟里,推動組織觸角向末梢延伸;在新興領域,通過行業(yè)黨建、平臺黨建等聯建機制,實現新就業(yè)群體“落地有組織”。同時,以“一村(社區(qū))一策”精準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方能確保黨的組織體系如毛細血管般深入社會肌體,為基層治理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鍛造基本隊伍,激發(fā)基層治理活力。基層黨員干部是黨和群眾之間的“連心橋”,其能力作風直接影響黨的執(zhí)政效能。面對鄉(xiāng)村振興、矛盾調處、應急管理等復雜任務,必須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的基層鐵軍。既要嚴把“入口關”,吸引致富能手、返鄉(xiāng)青年等新鮮血液,也要打通“成長關”,通過專題培訓、實踐鍛煉提升干部治理能力。更重要的是完善激勵機制,讓基層干部有奔頭、有干勁。浙江等地探索的“導師幫帶制”“擂臺比武”等做法表明,只有讓基層成為干部成長的沃土,才能激活治理創(chuàng)新的源頭活水。
完善基本制度,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制度是規(guī)范權力運行、保障群眾權益的“金鑰匙”。針對一些地方存在的組織生活形式化、民主決策走過場等問題,必須用制度剛性約束促責任落實。嚴格執(zhí)行“三會一課”等黨內制度,創(chuàng)新“智慧黨建”監(jiān)督手段,可防止組織生活“空轉”;推行“四議兩公開”“村民議事會”等制度,能有效遏制“微腐敗”;建立“群眾點單、黨員接單”服務機制,則可推動黨建與民生深度融合。北京“街鄉(xiāng)吹哨、部門報到”、上海“紅色物業(yè)”等實踐啟示我們,制度創(chuàng)新是破解基層治理難題的關鍵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