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修訂后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這是一份凝結著對歷史經驗深刻總結、對時代命題精準回應的制度文件。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精神密碼,也是刻在文化基因中的生存智慧。廣大黨員干部應以身作則,點亮勤儉節約的精神火炬,讓勤儉之光穿透消費主義的迷霧,照亮人類通往綠色繁榮的星辰大海。
勤儉之德,是文明存續的根基。翻開歷史的扉頁,勤儉節約始終是文明興衰的晴雨表。商紂王酒池肉林、奢靡無度,終致王朝傾覆;漢文帝“帷帳無文繡,衣不曳地”,開創“文景之治”盛世。奢靡之風易催生虛浮,唯有勤儉方能筑牢根基。《條例》的實施,是對這一優秀傳統的傳承與弘揚,為文明的延續保駕護航。在歷史長河中,許多盛極一時的王朝因奢靡之風盛行而走向衰敗,“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說的正是這個道理。黨政機關帶頭厲行節約,能讓節儉文化在全社會生根發芽,讓后人在濃厚的節儉氛圍中,銘記先輩的教誨,將中華民族的文明瑰寶代代相傳,使文明的火種永不熄滅。
勤儉之道,是智慧生活的藝術。古有“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以簡約設計實現空間高效利用;今有智慧辦公、云會議等新型模式,通過技術革新踐行綠色理念。就像古代驛站傳遞信息耗時耗力,如今云會議打破時空限制,讓政令傳達高效便捷。歷史上,那些因過度消耗資源、忽視可持續發展而衰敗的文明,都在警示著我們合理利用資源的重要性。黨政機關借助智能水電表、無紙化辦公等智慧手段厲行節約,不僅能提升自身運行效能,更能引領全社會形成綠色、高效的生活風尚,讓古老的智慧在新時代煥發活力,推動社會文明向更高層次邁進 。
勤儉之風,是時代轉型的引擎。“不節,則無以立;不儉,則無以進。”人類社會每一次重大轉型,都伴隨著資源利用理念的革新。從古代“地力常新壯”的可持續農耕智慧,到近代工業革命中蒸汽機對能源的高效利用,再到現代循環經濟模式的興起,節約與創新始終是推動時代進步的雙輪。《條例》的修訂與實施,正是順應我國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的時代需求,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筑牢根基。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征程上,唯有傳承勤儉節約的精神,將資源用在刀刃上,方能凝聚全民力量,跨越發展中的重重關卡,書寫屬于新時代的轉型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