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來時蕭瑟路,歷經(jīng)苦難終芬芳。”13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南京隆重舉行2020年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儀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組部部長陳希出席會議并講話。他表示要銘記歷史、自強奮斗、珍愛和平。
銘記歷史,中華人民的血淚史、屈辱史、抗爭史永不能忘。83年前,侵華日軍攻陷南京,30多萬同胞在40多天內慘遭血腥屠殺,平均每12秒即死1人。無數(shù)的幸福家庭天人相隔,無數(shù)的中華兒女橫尸街頭,40多天內侵略者制造強奸案兩萬多起,摧毀全城三分之一以上的建筑,槍殺、刀劈、活埋、“百人斬”、“集體屠殺”無所不用其極,“殺人比殺雞快樂”思維蔓延,思之極恐。幸存者夏淑琴全家9口,除時年8歲的她和她4歲妹妹,其余全被奸殺或刺殺。幸存者陶秀華的父親自某日早晨被抓走之后,便再無音信,直到成為“哭墻”上第10665個名字。侵略者的罪行難以一一贅述,但其背離人類最基本良知和道德,以一種近乎瘋狂的手段摧毀一切、屠戮一切、毀滅一切的行為必須銘記。時間可以減輕折磨,但時間本是就是折磨。江城百姓當年那害怕的眼神、絕望的哭喊、無力的掙扎,侵略者肆虐的侵害、瘋狂的屠刀永不能忘。
吾輩自強,英雄的中華兒女要努力奮斗。“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歷史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83年前,先輩們的日子有多么屈辱,83年后,后輩們就要多么努力奮斗。“前事不忘,后事之師。”83年過去,“卅萬亡靈,飲恨江城。日月慘淡,寰宇震驚。”的悲劇再也不能重演,83年過去,“秦淮兩岸,濃煙滾滾,尸殍遍野,血流成河”的悲劇再也不能重現(xiàn)。戰(zhàn)爭與和平的選擇權從來只在“強者”手中。“歷史的苦難不能忘記,前進的腳步永不停息。”洗雪恥辱、振興中華唯有銘記歷史、鐵血擔當,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代接著一代干,永不懈怠、一往無前,讓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讓中華民族強大到不怕被侵犯,這是對所有犧牲先烈和死難同胞最好的告慰,也是緩解苦難折磨的最好方式。
珍愛和平,讓和平信鴿和橄欖花布滿世界。“和平而不是戰(zhàn)爭,合作而不是對抗,才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永恒主題。”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了和平與發(fā)展之間的關系。珍愛和平、維護和平并不意味著忘記歷史,而是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安寧穩(wěn)定幸福生活。年初,荊楚大地爆發(fā)新冠肺炎疫情,一時間山河失色,日月無光,白衣執(zhí)甲,“逆行”而上,馳援武漢。日本漢語水平考試事務所向武漢捐贈口罩等緊缺醫(yī)療物資,寄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日本富山縣向遼寧捐贈1萬枚口罩,寄語“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同盼春來。”不僅傳遞了愛心,更表達了希望中日人民同擔風雨、友誼長存的美好愿望。“和平發(fā)展不可阻擋,正義必定戰(zhàn)勝強權。”各國人民不是單獨存在于世界之上,而是休戚與共,同氣連枝。只有秉持“天下一家”理念,珍愛和平、維護和平,共同推動構建人民命運共同體,堅定不移走和平發(fā)展、開放發(fā)展、合作發(fā)展、共同發(fā)展道路,才能迎來人類和平與發(fā)展的美好未來,才能換得家家戶戶的安寧幸福生活。任何倒行逆施、侵略擴張、恃強凌弱都是違背世界潮流,必然會碰得頭破血流。
櫛風沐雨奮進路,砥礪前行鑄輝煌。吾輩要銘記“國雖大,好戰(zhàn)必亡;家雖小,安寧是福”,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tài)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tài),為明日之國奉獻今日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