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近日,河南濟源市委書記張戰偉“掌摑”市政府秘書長一事成了“網紅”,網上各種討伐聲,驚咤聲,議論聲一浪勝過一浪。拷問官德,追問人德,評論道德的聲音此起彼伏。1月19日,央視新聞官微發表《央視評一記耳光打碎官德》稱,“等待結果之時需指出,身居要職的領導干部,其言行遠不僅僅代表個人。”
濟源市領導干部的形象在這一巴掌中摑得塌陷。古人說,一節見則百節知矣;樂聽其音則知其俗,見其俗則知其化。這一巴掌打出了濟源市依法行政的漏洞,打出了濟源市的“官威”“虎威”。
這一巴掌打在人身上,壞在法紀上。摑人事件不能以簡單的一時“沖動”兩字來“躲罰”,不能因“火”與“火”的對撞原由來減責。在全面依法治國的今天,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今天,摑人本身就是過,這是個人涵養的顯露,是黨性修養的展示,是法律法紀的縮影。摑人就是違法,就是亂紀;就是敗壞黨紀,損壞黨的形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依法治國必須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之木生于毫未。摑人事件是丈量濟源市領導干部法紀法規意識的尺度,“彰顯”了濟源市“官在上,民在下,上為本,下為次”官場分等級,做人看臉色的工作作風和管理體制。俗話說,言不中法者,不聽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為也。作為領導干部,一言一行都事關黨和國家的形象,事關黨和國家的建設大局。我們黨一直反對“法西斯專政”和“土匪”作風,這種囂張跋扈、顯擺官威的作風要不得。常言道,以肉去蟻蟻愈多,以魚驅蠅蠅愈至;善御性者,不違金水之質;善為器者,不易方圓之用。打人不是辦法,那種靠打人建立起來的“威信”是自我毀滅根源。中國歷來倡導與人為善,有過則改。愛人者必見愛也,而惡人者必見惡也。
人們常說,只是心不放肆,便無過差;只是心不怠忽,便無逸志。從濟源市委書記打人事件中,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領導干部的法紀教育一刻也不能放松,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法治干、從嚴管干,全面加強領導干部的法紀意識、道德意識。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在對領導干部的考察上,不僅僅要看政績,還要善于聽其言,察其思,跡其行。古人云,奸有益,人皆可為奸;忠致禍,人難為忠。對濟源市摑人事件這種損害我黨形象的害群之馬一定要做到嚴懲不怠,堅決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