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正是草木蔓長、春暖花開的大好時節。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指出,要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讓廣大科技特派員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總書記的要求,為祖國大地更美更好、科技工作更優更強、科技人才更好成長指明方向、點亮前程。
科技創新的前沿領域,“卡脖子”技術攻關的緊要之處,固然需要一批又一批勇立潮頭、勇攀高峰的科技人才;鄉村振興的廣闊天地、基層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之中,同樣也需要一批又一批心無旁騖、刻苦鉆研的科技工作者。科技特派員制度實施21年來,堅持人才下沉、科技下鄉、服務“三農”,廣大的科技特派員們與農民兄弟同吃同住,給他們帶來新的思維方式、新的發展觀念,成為黨的“三農”政策的宣傳隊、農業科技的傳播者、科技創新創業的領頭羊、鄉村脫貧致富的帶頭人,為科技興農做出了重要貢獻。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指出,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深化農村改革,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農業強起來,讓農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村,關鍵要靠科技的力量,關鍵要靠人才的支撐。基層的廣袤田野,比任何時候都渴望科技種子的播種萌發;基層的廣闊天地,比任何時候都更加渴求科技人才的深耕細作,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是時代的呼喚、事業的召喚、人民的期待!
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不僅要做得一手好科研、寫得一手好文章,也要耐得住清苦、守得住寂寞。廣闊的基層田野,并非處處安逸安樂,更不是到處歌舞升平,而是尚有許多未及開墾的荒地,尚有許多難涉得險灘,條件尚還艱辛,長路尚且漫長。如果沒有篳路藍縷的拓荒牛精神,沒有嘔心瀝血的孺子牛精神,沒有俯首深耕的老黃牛精神,一切都是空談,一切也終將為零。廣大科技者要心系偉大時代,胸懷“兩個大局”,真正把心留住、把根扎深,到基層去、到一線去、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以愛國與奮斗、青春與熱血,唱響科技工作者的時代之歌。
(羅原、楊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