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20日,屏山縣機關及兩新組織黨建培訓班、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培訓班在廣安小平學院開班。縣委舉辦黨建工作專題培訓班,充分體現了縣委對黨建工作的高度重視。按照學習要求,所有參學黨員干部要“三帶”,到學校報道時,要向所在臨時班級的支部提交“一個黨建成功的案例、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對屏山黨建工作的建議”,即是帶著問題學。十天時間,通過課堂教學、戶外教學、交流互動,回顧了黨的曲折發展道路和光輝歷程,明確了今后黨建工作的努力方向。我就參加此次培訓有四點體會。
堅定理想信念,傳承紅色基因。按照教學安排,到鄧小平故里、朱德故里等地開展戶外教學,開展紅色教育。廣安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的家鄉。1904年8月22日,鄧小平誕生于廣安協興鎮牌坊村,在那里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期,16歲遠渡重洋到法國勤工儉學,走上了革命的道路,經歷了波瀾壯闊的一生,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奉獻了畢生精力。參觀小平陳列館和小平故居,油然而生地對小平產生敬仰之情。南充儀隴是朱德和張思德的故鄉,他們除名字有德外,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出生在非常貧困的家庭,參觀朱德故居,朱德就出生在地主一個糧倉樓閣上;而張思德家那張又黑又破又滿的結的棉絮讓人震撼。朱德出生貧苦農民家庭,但他在軍閥部隊里卻是高官厚祿。他毅然放棄了豐厚的條件,跟著共產黨鬧革命,為中國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卓越貢獻。張思德對舊社會苦大仇深,紅軍進駐儀隴,建立蘇維埃政權,加入了紅軍隊伍,作為一位普普通通的革命戰士,踐行為勞苦群眾打天下,三次負傷,在戰場的一名勇敢的戰士,在后勤,是一位務實的工作者。1944年在延安大生產運動中燒炭,炭窯垮塌,他推開了戰友,自己被埋,不幸犧牲。毛澤東《為人民服務》成為千古悼詞,激勵著一代代共產黨人牢記黨的宗旨。
勇于面對挫折,心系黨的事業。無論觀看小平陳列館,還是教學課堂,無不突出小平同志的傳奇人生。就連陳列館外形也是別具匠心,三個梯次代表小平的“三落三起”。每一次被批判,當“落”下,他挨過餓,做過苦力,但他都堅持真理,不忘學習,思考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每一次“起”,他都能大刀闊斧干成事。真正的敵人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在實踐中,有的黨員干部只聽得進去好話,面對一點批評就受不了,沒有一點面對挫折的能力和勇氣,是很難成就事業的。華鎣山起義,大家看著游擊隊破舊的刀槍,發出這能打敵人的疑問?雖然一次次失敗,無數共產黨員在獄中仍然堅持斗爭,包括江姐等在內的數以百計的英烈犧牲在共和國黎明前。雖然失敗了,他們堅定的理想和高尚的人格,用不屈不撓的精神牽制了國民黨反動派,為人民解放軍解放大西南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延伸到黨史,從來都經歷坎坎坷坷,曲折發展的,作為一名黨員要有能經受挫折的堅韌不拔的性格,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狠勁,有“千磨萬擊還堅韌”的韌性。
發揚優良傳統,深化黨的建設。“三灣改編”確立了黨指揮槍的基本原則,革命和建設事業的成功,無不是黨的正確領導的結果。然而,在一段時間、一些部門,不同程度地存在不重視黨建工作的情況。主要表現在,政治性體現在學習文件上、口號上、標語上,黨建與具體業務工作“兩張皮”依然嚴重。有的黨務工作者疲于應對黨建工作,因為黨建工作往往成為支部委員會幾個人的事,支部黨建是一塊工作,具體業務又是一塊工作,當開展支部活動,業務部門覺得影響了其基本工作。開展黨建的時候忘記了具體業務,開展具體業務忘記黨建工作。在此次學習中,各支部暢談了對黨建工作的體會,加強黨建工作,目的是要讓黨建帶動屏山創新發展,要在具體的事例中體現黨建精神。黨建應當是一種思想,一種理念,一種精神。只有用鮮活的人和事,用具體的服務人民群眾的實踐把黨建優越性體現出來。在具體的分工中,不是總支、支部某個人的職責,而是所有黨員干部要在具體的實務中展現出來。資料記錄多完整都不如老百姓一句“感謝共產黨”管用。
增強憂患意識,從嚴要求自己。正如任何事物都有一個興衰過程一樣。黨發展到今天已經是擁有85000多萬黨員,黨員還能不能保持先進性,能不能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一個關乎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當年裝備精良的國民黨為何敗給共產黨,關鍵在于他們內部腐化墮落,政令不暢。一想到這個問題就明白了黨中央為何要把全面落實從嚴治黨長期堅持下去的根本原因。“江山是人民、人民是江山”,只有代表了人民大多數人的利益,黨才有存在的空間。作為一名黨員,要始終牢記服務人民宗旨,從一言一行嚴格要求自己,自覺增強政治判斷力、領悟力、執行力,干好每一件事,努力讓人民群眾滿意。
(四川省屏山縣人民法院 丁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