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信息工作就是辦公室文秘人員從事的文字工作的一部分,信息工作好不好依賴于文秘人員的水平,筆者認為這種理解不全面,有關信息工作的重要性認識的文章很多,筆者就信息工作重要性從自身角度再次談談個人理解和認識。
一、對信息重要性的再認識——檢驗“三力”
(一)信息檢驗執行力。信息是反映一個單位開展工作的重要載體,一項決策部署落實得怎么樣,要通過信息反應。文秘人員文字功底再好,如果工作沒有開展,或者只是“蜻蜓點水”做了一點,很難形成信息,更不要說經驗材料了。對決策部署落實得好不好,需要一個個實例和一組組數據來支撐。好的信息更多是“干”出來的,不是“吹”出來的,否則就會陷入形式主義,與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要求背離。如果一個單位重視信息,應該首先關心的是對工作落實得好不好,綜合權衡發現有突出成效的,才是信息的稿源,而不是絞盡腦汁讓人去想出信息來。
(二)信息檢驗協調力。開展工作涉及方方面面的關系,你是如何協調各方面關系的,有什么樣的工作機制,綜合運用了什么方法,這些都是工作能力的展示,信息反映成效也就反映了工作的協調力。另一個層面就是信息本身,需要寫作人的協調能力,信息不是浮在外面的“表象”,存在脆片化的零散事例中,如何把脆片化的東西系統化,需要組稿人有“通達八方”了解情況的能力,只有把情況了解透徹,分析透徹,才能把信息寫深寫實。
(三)信息檢驗創新力。信息有“喜新厭舊”的明顯特性,一樣是開展工作,大多數比較一般,少部分很有特色,有特色、有與眾不同的亮點,體現了創新精神,才具有信息采寫的價值,因為信息不是華麗的外表,而是向別人宣示應該怎樣讓工作做得更好,具有鮮明的導向指引作用。信息表述也要創新,工作開展得好,還要總結提煉得好,讓人容易感覺耳目一新,容易記憶,才能更好地起到引導,他人學習借鑒作用。
二、寫好信息要注重“三性”
(一)信息時效性。信息大多具有明顯的時效性,只能在事件發生期間寫出的信息才有指導工作的價值。這就需要撰寫信息的人具有信息的敏銳性。這種敏銳性來源于對上情下達的熟悉掌握程度,需要胸懷全局。有的辦公室人員喜歡只是緊盯手中的工作,局限于自己崗位,難以從整體全局中發現價值。信息沒有放在一定的高度,很難說具有指引作用。作為撰寫信息的人員,一旦發現信息價值,就要不失時機,想方設法總結提煉,發揮出信息價值來,如果“雨過山丘”,就毫無意義了。
(二)信息精煉性。不少人害怕表達得不清楚,不惜濃墨地運用各種修辭手法,事無巨細想把所表達的問題表達清楚,沒有理解到信息的精煉性。只要能說清楚,多說一句都是多余的。從信息的語言特性來說,盡可能不用修辭手法,平鋪直敘讓人看懂即可。表述內容為最精要部分,不必面面俱到,把最為吸引人,最具有宣傳價值說清楚。
(三)信息美感性。常言道“文無定法”,信息也是一樣,沒有絕對的格式,但有一個基本的要求,信息一定具有美感性。這種美感性體現在哪里?首先是標題,標題新穎而不花哨,給人想讀下去的興趣。其次就是文章骨架,也即“二級標題”,骨架直接展現文章的體例,不管你“中式風格”,還是“歐式風格”,基本骨架最好都是對稱的,如果二級標題七長八短,容易讓人感覺混亂,失去文章美感。
總之,實干是信息之源,創新是信息之魂,只有把二者有機結合,才是信息價值取向之所在。
(四川省屏山縣人民法院 丁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