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雅安市雨城區委第二巡察組延伸巡察青江街道(原姚橋新區)孝廉社區,發現社區存在“聯系服務群眾不緊密”等系列問題。
孝廉社區黨委書記李定洪:“怎樣才能和群眾聯系緊密?當時我真是一籌莫展??!后來,區委第二巡察組同志指導巡察整改時對我說‘巡察發現的都是群眾身邊的問題,整改措施是否得力、效果好不好,讓群眾來評判’,這句話對我觸動很深!”
推動巡察村(社區)發現問題的整改,要讓群眾參與整改、監督整改、評價整改,有效解決群眾身邊的問題,把巡察成果落實、落細、落到位。在區委巡察機構的指導下,社區黨委設置了巡察整改“回音壁”,巡察整改事項和群眾反映的問題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
一面讓群眾說話“有分量”的墻
巡察意見反饋后,社區黨委在巡察組的督促指導下,研究制定了巡察整改工作方案,明確了整改措施、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在“回音壁”進行了公示,接受群眾監督。
針對部分黨員群眾有不愿提意見、不敢講真話的心理,在“回音壁”下設置“提問欄”“回復欄”“建議欄”等3個欄目,凡是黨員群眾想問的、想提的,都可以直接寫在“回音壁”上,把過去的“我貼你看”的單向公開變成“我貼你看、你問我答”的雙向、互動交流,展示真聽真改的決心,拆除了黨群、干群之間的“隔心墻”,架起了“連心橋”。
自巡察整改以來,孝廉社區巡察整改“回音壁”已收到群眾意見建議28條、反映問題45個,采納意見建議23條、解決答復問題36個。
一面讓群眾說話“有回應”的墻
巡察整改“回音壁”建起來了,得有一套工作流程來規范,更好地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回應群眾關切,增強整改成效。這是巡察組在回訪督查過程中向社區黨委提出的建議。
社區黨委根據巡察組的建議和要求,在“受理、承辦、反饋”三個環節上下功夫,細化制定了“1+1+5+4”工作流程,即落實“一名責任人”,每天收集 “回音壁”上的“便利貼”進行梳理登記,形成“一張清單”。黨委對清單上的問題、建議進行研究,按照“黨務類、政務類、財物類、民生類、其他類”等“五類情況反映事項”進行梳理歸類,并按一般、熱點、疑難、對上反映“四種情況”對辦理事項明確時限要求,派發辦理工作任務。一般性問題原則上3天內回復;熱點問題原則上5天內回復;暫時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要對已開展工作情況進行公示;不能由本級解決或答復的問題,及時上報街道,并跟蹤了解辦理情況。每個問題的解決或答復情況按時在“回音壁”上進行公開,群眾可自行查看,對解決答復情況不滿意、有疑問的可以及時向社區反映。
2019年8月,社區黨委在公開巡察反饋問題整改情況時,部分黨員群眾反映整改存在“見子打子”的情況,要求社區將財務收支明細全部公開。為此,社區召開“兩委”干部會,專題研究財務公開,決定在每個季度結束后的15天內,對本季度財務收支情況通過“回音壁”、黨員大會、群眾大會等多形式進行公開公示,自覺接受黨員群眾監督。
一面讓社區干部“照鏡子”的墻
“現在‘回音壁’也可以說是社區黨員干部的‘作風墻’,群眾直接在上面反映干部作風情況,推動社區黨員干部轉變工作作風。”孝廉社區黨委副書記劉燕說。
孝廉社區在“村改居”后,面對區域調整、新住居民和流動人口增加的情況,社區“兩委”仍然沿用以前的工作模式,覺得管理服務對象還是以前村里的“老熟人”,導致部分商住小區居民反映找不到社區的位置、不知道社區干部是誰等問題。為了切實轉變工作作風,盡快適應“村改居”工作模式,走出“小圈子”,孝廉社區創新開展移動辦公進小區活動,將辦公地點搬到居民樓、商貿城等,現場為群眾答疑解惑、辦理業務,并印制社區“便民服務卡”向居民、商家發放,讓群眾辦事更便捷。截至目前,孝廉社區開展移動辦公進小區活動共17次,辦理社保年審、醫保繳費等業務500余人。
以巡察整改為契機,通過創新設立“回音壁”,使群眾參與到了社區工作中,通過群策群治,提高了社區工作質量,提升了群眾滿意度。2019年,街道黨工委黨風廉政建設社會評價從2018年全市142位上升到88位,上升了54位。
雨城區委巡察工作領導小組負責人:巡察向村(社區)延伸,就是要把管黨治黨責任傳導到 ‘神經末梢’,推動解決群眾關心、反映強烈的問題,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厚植黨的執政根基。雨城區以點帶面,以孝廉社區為范本,推動全區122個村(社區)設立‘回音壁’,不斷提升服務群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