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雨城區余家村探索黨建引領“五帶五興”促鄉村振興

        來源: 作者: 發布時間:2021-11-24 16:22:50

        雨城區周公山鎮余家村黨支部探索黨建引領“五帶五興”促鄉村振興,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1637658889546.jpg

        組織帶動興治理

        實行“一肩挑”,村“兩委”干部按“4+N”體系配備,帶領基層治理成效明顯提升。

        構建網格自治體系。建立干部聯系黨員、黨員聯系群眾的“村-組-戶”三級治理體系,劃分為24個網格,實行“多員合一、一人多崗”,設置83名網格員,聯系348戶農戶。

        搭建協商共治平臺。建立“有事來協調”機制,明確議事協商“四不議”、協商“三議”,靈活選擇田間地頭等協商場所,累計開展“有事來協商”民主協商13次,解決民生實事13件。

        推動司法為民進村。黨群服務中心設置法治圖書角,每周定期安排駐村律師坐班接待咨詢,提供調解案件受理、法律咨詢等法律服務。通過微信群、村村響等媒介開展法治宣傳,實現線上線下融合貫通,打造“10分鐘法律服務圈”。

        人才帶動興產業

        通過黨政人才幫扶帶動、社會能人項目帶動、高校精英智力帶動等方式,推動余家村產業大發展。

        黨政人才幫扶帶動。建立黨政人才“四個一”幫扶體系,指導余家開辦生態農家樂、特色燒烤、鹵串串10余家,月均吸引食客10000余人次,用鄉村美食旅游融合發展之路拓寬收入渠道。

        社會能人項目帶動。大力實施“歸雁計劃”,回引專業人才楊曉軍回村注冊投資雅安綠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種植特色農產品300余畝,拓展采摘體驗旅游特色景點,直接受益農戶135戶,帶動村級集體經濟年增收7萬余元。

        高校精英智力帶動。同四川農業大學法學院簽定“黨建共建共享”合作協議,促成校地合作。高校教師和農學專家到村開展法制教育、黨史教育、講黨課、盆景制作指導等活動10余次。

        新風帶動興鄉風

        以“四項教育”“積分評比”“四會一約”為抓手,倡導文明新風,促進鄉風文明。

        以“四項教育”為引領,弘揚優良家風。依托“農民夜校”“遠程教育站點”和“村村響”,開展文明新風、環境衛生等四項教育,以文化塑造新型農民,培育最美鄉親,弘揚良好家風。

        以“積分評比”為載體,培育最美風尚。每季度圍繞遵紀守法、誠信友善等5項標準評選“星級文明戶”和“十佳”村民,在正面引導和互評互比中養成良好風尚。

        以“四會一約”為保障,構建最美秩序。切實發揮余家村黨支部的領導核心作用,利用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禁毒禁賭會和村規民約等方式樹立文明新風尚。

        服務帶動興和諧

        落實村干部專職化管理,實行全日制坐班,下沉政策咨詢、日常事務代辦等62個服務項目,實行“三線工作法”,提高為民辦事服務水平。

        線上服務解民憂。開通“余家村一家村”微信群,打破8小時工作制,為余家村民提供全天候咨詢服務,架起黨群、干群之間的“連心橋”。

        線下服務紓民困。創建“151”工作思路,便民服務室接到村民訴求后,在1小時內同訴求人聯系、5日內辦結、問題解決后1日內向訴求人答復反饋,半年來代辦、幫助解決148項事務,實現群眾訴求馬上辦、高效辦。

        線外服務暖民心。針對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的孤寡老人、留守兒童、殘障人士等困難群體免費提供上門服務,將黨群服務中心服務功能搬進群眾家中,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示范帶動興生態

        建立健全環境保潔、垃圾處理、綠色發展三項機制,示范推進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建立環境保潔機制。實行網格員分區分片設崗定責,每日開展村級衛生清理,每月進行綠化整修維護,扎實開展“廁所革命”,污水處理覆蓋率達100%。

        建立垃圾處理機制。建立“戶分類、村收集轉運、分區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機制,全村生活垃圾處理覆蓋率達100%。

        建立綠色農業發展機制。大力減少化肥農藥量使用。探索農藥廢棄物回收利用機制,使用環保地膜,積極推進秸稈還田100%,提高農田綜合使用效益。


        責任編輯:楊雪嬌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榕江县| 离岛区| 调兵山市| 济阳县| 张家界市| 庆阳市| 金山区| 孙吴县| 安义县| 麦盖提县| 涟水县| 南漳县| 诸城市| 宣恩县| 平江县| 南昌县| 依安县| 廊坊市| 赤城县| 泽库县| 蒙山县| 中牟县| 延庆县| 两当县| 商水县| 方山县| 九龙县| 涞水县| 嘉禾县| 庆城县| 昆山市| 博罗县| 深水埗区| 新兴县| 马关县| 辛集市| 乡宁县| 翼城县| 金寨县| 鹤峰县| 通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