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區法院以“一次辦好”為目標,不斷加強派出法庭訴訟服務建設,完善全方位便民立案機制,不斷完善一站式訴訟服務體系持續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走深走實,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司法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切實讓人民群眾感受公平正義。
建強“訴訟服務分中心”,訴訟服務一站辦理
建成全市首家“訴訟服務分中心”,與院機關訴訟服務中心一體化運行,填補訴訟服務遠端空白。針對轄區群眾立案“跑遠路”問題,名山區法院在派出法庭均設立“訴訟服務分中心”,聘用專職工作人員,提供轄區法院(法庭)異地立案服務,確保群眾立案“就近立”“馬上轉”,今年1至11月,受理群眾異地立案76件。針對當事人繳費“來回跑”問題,引入四川省法院POS收費系統和電子繳費終端,打通轄區法院(法庭)受理案件異地繳費功能,按照“一案一賬號”要求,實時生成訴訟費、保全費、執行案款等費用繳費碼,為當事人提供銀行卡、微信、支付寶等電子支付方式,實現費用繳納“就近交”“網上交”,今年1至11月,當事人電子繳費率超80%。針對文書領取“耗時長”問題,引入電子印章系統、彩色打印機等設備,暢通轄區法院(法庭)裁判文書就近領取功能,為當事人省去到院機關、其他法庭的來回路途時間,實現裁判文書“就地領”“立時領”,今年1至11月,為非法庭轄區案件當事人發放文書達80余件次。
深度應用信息化系統,訴訟事務就近參與
名山區法院在偏遠的派出法庭建成遠程視頻(接訪)中心和云上法庭,深入挖掘功能應用,為當事人異地接受判后答疑提供便利。針對當事人異地庭審“參與難”問題,除指導當事人使用移動終端參與庭審等訴訟事務外,通過云上法庭系統讓當事人遠程參與,方便訴訟參與人參與訴訟和調解。今年1至11月,為轄區當事人提供便利20件次,其中省外5件次。針對當事人判后答疑“接收難”問題,對當事人提出的判后答疑請求,訴訟服務分中心為其辦理預約后,通過遠程視頻(接訪)中心讓當事人與法官連線,解惑答疑,全程錄音錄像,實現了當事人不出區即可接受判后答疑。今年1至11月,提供遠程答疑13次。
延伸司法服務舉措,矛盾糾紛就地化解
名山區法院及時調整法庭職能,積極參與區域治理,發揚新時代“楓橋經驗”,夯實訴源治理基礎。針對服務區域廣“人手緊”問題,通過在鄉村社設立訴訟治理聯絡站、點和發展訴源治理聯絡員,完善訴源治理網絡,增強訴源治理力量。實現了24個村(社區)村村有站點、村村有人員。針對指導調解“不及時”問題,通過下沉架設訴訟風險評估系統和人民調解平臺系統,及時響應,遠程參與矛盾糾紛的化解。同時,對人民調解組織進行調解指導和訴訟風險的評估及輔導,讓當事人不出村即可得到矛盾糾紛的處理和相關訴訟輔導。針對基層組織“自治弱”問題,通過巡回審理、法律“七進”、以案釋法等方式弘揚法律,培養群眾的法治意識。全年發放宣傳冊、宣傳單近千份。通過參與重大事項列席制度,積極參與鄉規民約、社區公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制訂工作,不斷強化鄉村組織自治。
“群眾利益無小事”,名山區法院將始終堅持為民司法,在做好老百姓司法服務“貼心人”道路上奮進前行,不斷提升基層司法服務水平,及時回應人民群眾司法新需求、新期待,讓“小法庭”有更大的作為。
(劉寶東 張崚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