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喚醒農村沉睡資源。通過開展兩權抵押貸款,打通農業融資渠道,盤活農村資產資源,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有效促進全區農業產業發展快速發展“萬畝柑橘”、特色水產、農旅休閑等重點產業,適度規模經營面積達4.8萬畝。全市首筆農房貸款在市中區落地,涉及貸款房屋建筑面積237.86㎡,貸款金額9.5萬元,是全市農民住房財產權貸款的破冰之舉。
◎健全金融風險緩釋。設立“兩權抵押+鄉村振興農業產業發展貸款”風險補償金,按照“政銀”“政銀擔”不同的貸款模式,區政府、銀行和擔保公司分別按照7:3、4:6以及3:3:4的比例共同分擔不良貸款,降低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風險。積極推進政銀擔、政銀保模式,組建政策性擔保公司,為農村產權抵押融資提供信用增信和擔保服務。發展政策性農業保險,在全區開展種植業、養殖業、林業等政策性農業保險,降低經營業主經營風險,提高風險抵御能力。
◎融合金融科技手段。農商行變革農村授信模式,開發“農區評級授信系統”,由傳統的線下紙質授信轉為線上系統授信,將科技手段融入“整村授信”,實現信息采集、評級授信電子化、網絡化。通過系統錄入信息,交叉對比農納稅和犯罪記錄等信息,以及農戶的品德高低等因素進行風控授信,減少人為干擾因素,降低風險泄露危險。截至2020年底,共計導入家庭戶籍信息65362戶,累計授信28589戶,已完成整村授信的村(社)為38個,整村授信率為37.25%。(謝 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