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全市食品安全監管服務水平,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市食安辦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引領,以產業發展為核心,以社會共治為模式,堅持標本兼治,筑牢食品安全防線。
以攻堅行動解決群眾關心突出問題
圍繞人民群眾關心的農產品質量源頭隱患、糧食質量安全、畜禽產品質量安全、餐飲質量安全、農村假冒偽劣食品整治、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保健食品行業亂象等重點行業領域突出問題,深入開展十大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攻堅行動,以點帶面治理餐桌污染,著力解決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0年以來,全市共立案查處食品安全違法案件531余件,移送公安機關1件。
以改革創新助力食品安全全程監管
為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全過程監管,積極探索構建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監管機制,推動食品安全黨政同責、提前防范、齊抓共管、聯動協同。重點圍繞源頭治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監管體系、監管方式、監管理念、風險防控、技術支撐、宣傳培訓等方面進行改革創新,從源頭開始堵塞漏洞、補齊短板,不斷提升食品安全監管層次。截止目前,市食安辦專題研究食品安全創新爭優工作3次,現場調研2次,制定了食品安全創先爭優2020年重要工作事務清單(涉及創新事項30余項)。
以產業發展助推食品主體責任落實
常態化集成服務五糧液集團公司等重點企業和白酒、宜賓茶、宜賓芽菜、宜賓燃面等特色產業以及8+2新興產業,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開展綠色食品研究。引導企業健全完善質量保證控制體系,運用互聯網技術對其產品實行可視化、標準化、信息化追溯管理。督促企業加強對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的培訓和考核,加強供貨者管理、進貨查驗和出廠檢驗、生產經營過程控制、食品安全自查等工作,探索推行重點食品生產企業履行主體責任集中述職。通過服務指導,助推食品產業轉型升級,培育食品安全標桿企業。以標桿企業為引領,全面推進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落實主體責任。
以社會共治構建食品安全長效機制
將普法宣傳、社會監督、投訴舉報、行業自律、信用懲戒有機結合,創新方式方法,構建社會共治新格局,形成食品安全綜合治理長效機制。在普法宣傳方面,抓住食品安全重點環節和問題易發環節,組織開展食品安全萬人大輪訓,積極倡導“公筷公勺、中式分餐”等健康飲食方式,將推動“公筷公勺”等事項納入地方性法規立法內容。在社會監督方面,建立并實施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食品安全調查評議制度、食品安全信息公開制度,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在投訴舉報方面,通12345和12315渠道,落實投訴舉報獎勵制度,推動企業建立 “內部吹哨人”制度。在行業自律方面,充分發揮消協組織、食品工業協會作用,提高消費維權水平,促進食品行業自律。在信用懲戒方面,建立統一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信用檔案,實行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信用分級分類管理,建立農產品規模主體“重點監控名單”和“黑名單”,加大對失信人員的聯合懲戒力度。(楊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