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平昌縣不斷創新基層公眾參與社會治理機制,把強化村(居)民自治作為主攻方向,不斷挖掘群眾參與新渠道,拓寬群眾參與新路徑,積極搭建“隨手拍,隨手報”公眾治理平臺,用“小鏡頭”展現基層治理“寬視野”,有效激發了群眾參與的內生動力,造就了人人都愿參與、人人都享幸福、人人都有歸屬感的基層治理正能量。2023年來,全縣393個村(社區)居民通過微信平臺“隨手拍,隨手報”上報處理問題22401件,利用“隨手拍,隨手報”解決鄰里矛盾糾紛3900余件,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12183起,消除安全隱患1572起,深受群眾歡迎。
搭建公眾參與平臺。一是拓寬線上參與平臺。以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為契機,積極踐行線上網上群眾路線和“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用移動互聯網思維,創新打造“隨手拍,隨手報”微信平臺,通過手機上傳反映村(社區)公用設施、道路交通、村居管理等存在的問題,或者對身邊的好人好事、志愿服務等點贊表揚,或對安全隱患、電信詐騙、特殊人群、外來陌生人等提示提醒,激發群眾參與熱情。整合現有資源,利用疫情防控群,進一步建立支部群、村居群、在外務工人員群、環境整治群、政策宣傳群、文明勸導群等2100多個微信互動交流群,參與群眾多達36萬人,村(社區)家庭一戶不漏,使用手機群眾一人不缺。二是建立線上反饋平臺。群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各種難事、愁事、揪心事都可在“微信平臺”上留言,各村(社區)確定一名常職干部專司線上問題收集,第一時間審核、交辦。村(社區)能辦理的迅速安排線下辦理人員前往處置辦理,村(社區)無力辦理立即上報鎮(街道)相關部門辦理,并在平臺實時反饋辦理情況和最新進展,激發了群眾參與“隨手拍,隨手報”的熱情。三是健全線下辦理平臺。明確村(社區)書記負總責,網格員負責“隨手拍,隨手報”上報、辦理、反饋工作。建立村(社區)鄉賢能人、法律明白人、專業技術人員和志愿者四支辦理隊伍,從大學生“村官”、退伍軍人、農村優秀青年、致富能手、返鄉高校畢業生中發掘儲備人才,建立事項辦理人員庫,根據積分對辦理隊伍進行不斷調整充實。協調鎮(街道)相關職能部門主動參與事項辦理,為及時辦理群眾需求提供保障。
搭設科學運行架構。一是豐富平臺功能,拓展訴求渠道。進一步豐富平臺功能,建立問政、監督、公開、求助等功能,聚焦群眾關心的醫療、教育、交通、社保、農業、惠民政策和黨風廉政、亂象治理、反詐防騙、環境整治、治理大操大辦、整治高價彩禮等,讓群眾成為社區治理主角,充分調動村居群眾參與村社事務的積極性,拉近了干群之間距離,基本形成了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二是加強分析研判,及時預測預警。村(社區)綜治中心牽頭,對群眾反復投訴、集中反映的問題進行現場調研,集中分析研判,做出預警預判。對群眾熱點、難點訴求問題,及時與相關職能部門會商,協調確定承辦單位,推動問題化解。建立群眾訴求周統計、月分析、季通報制度和風險預測預警制度,定期對村(社區)、鎮(街道)承辦人員和承辦部門出具“體檢報告”,對工作排名靠后或重點問題突出的下發《提醒函》。2023年來,報送預警專報252份,及時下發《提醒函》287份。三是突出事要解決,強化考評督辦。不斷優化群眾訴求事項辦理流程,主動融入中心、服務大局,圍繞村(社區)重大階段性任務開展督辦,梳理各渠道訴求事項,形成專項工作臺賬,推送各承辦單位開展“回頭看”,壓實工作責任。聚焦熱點難點、群眾反復投訴和久拖不決問題,在全面進行梳理分析的基礎上,及時推送至各承辦單位和承辦人員,通過系統督促、電話督導、現場督辦等形式,快速推動問題化解。對群眾訴求事項按時辦結率、回訪滿意度、重點督辦事項解決率等進行評比考核,對鎮(街道)職能部門、村(社區)辦理人員排名通報。2023年來,共落實重點督辦工單142件,已辦結140件,電話督辦284次,現場督辦85次,督辦群眾訴求139件。
搭架運行保障機制。一是建立三位一體運行機制。建立線上及時互動、線下多方聯動、機制保障的運行機制,群眾通過發現問題拍照上傳、村(社區)認領建立臺賬、落實責任限時辦結,實現了問題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認領、第一時間處理、第一時間反饋。二是建立工作流程機制。制定《村(社區)隨手拍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明確村居常職干部、網格員工作職責,隨時瀏覽查看隨手拍事件,確保群眾上報事件30分鐘內得到響應,24小時內處置并反饋。將“隨手拍”工作辦理情況全部納入對辦理人員“接訴即辦”工作考評機制,實行周通報、月評比、季兌現。三是建立積分獎勵機制。為激發群眾參與積極性,將“隨手拍,隨手報”獎勵與道德銀行積分獎勵相結合,修改完善道德銀行積分機制,將“隨手拍,隨手報”按照報送內容質量分別加分。制定了《隨手拍辦理積分辦法》,根據承辦人的辦件數量和辦件質量,按照多勞多得的原則科學合理設置積分獎勵分配辦法,給予上報人、承辦人積分獎勵。2023年來,兌現道德銀行積分獎1965人次84495元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