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效解決社區矯正工作力量不足,社區矯正對象數量大、管控難等難題,今年以來,宜賓市敘州區司法局柏溪司法所創新發揮網格員作用,不斷健全“社區矯正+網格治理”體制機制,發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社區矯正工作,以“小網格”撬動基層“大治理”,走出了一條具有敘州特色的社區矯正之路。
筑牢第一防線 織密社區矯正監管網絡 柏溪司法所社區矯正對象常年在160余名左右,居全市第一,工作重、人手少的矛盾非常突出。為此,柏溪司法所充分發揮基層網格員作用,按照1名矯正對象成立1個矯正小組,選派1名網格員協助的模式開展社區矯正工作。司法所每月與街道網格中心對接數據,按照社區矯正對象屬地分類建檔后,將矯正對象基礎信息、變更情況及時分配到相應網格,實現網格化管理、立體化矯正;各村(居)網格員發揮優勢,化身“法律宣傳員”“心理宣教員”“幫扶教導員”等多重身份,協助配合司法所參與社區矯正工作,定期逐一走訪社區矯正對象,及時了解和掌握網格內社區矯正對象思想狀況、活動情況,收集和處理社區矯正對象反映的問題意見,并第一時間反饋給司法所。目前,柏溪街道已有150名網格員加入社區矯正對象小組,通過強化日常管理,將隱患及時扼殺在搖籃中,形成了上下聯動、實時監管的工作模式。 推動雙向賦能 打造網格治理的社矯力量 “老趙,最近工作還順利嗎?”近日,柏溪司法所聯合網格員,再次來到社區矯正對象趙某的家中,掌握其生活和思想動態?!八F在已經不酗酒了,每天都在高景太陽能的廠里上班。”趙某的妻子對網格員說到,網格員詳細記錄下趙某的最新家庭狀況、就業情況、思想動態等,司法所工作人員則在交談中引導趙某多學習法律法規知識,嚴格強調在矯正期間必須嚴格遵守社區矯正的相關規定。 趙某的幫扶是在社區矯正與網格化管理服務工作有機結合下推動的。在“社區矯正+網格治理”的基層社會治理模式下,柏溪司法所一方面發揮網格員“人緣廣、地域熟、社情熟、民情熟、信息靈”的特點,推進網格員全面協助參與社區矯正監督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推動社區矯正力量融入網格、服務網格,網格員與承擔監管執法職能的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形成了較好的知識結構、專業素質的良性互補,進一步優化了矯正人才結構、保障實際工作需要、滿足社區矯正對象各類服務需求、推進基層矯正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 強化幫扶力度 發揮社矯工作的根本作用 教育幫扶是做好社區矯正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社區矯正工作的“治本”之舉。柏溪司法所利用網格員形成社區矯正教育幫扶“人網”。強化“一幫一”“多幫一”制度,有效落實管控措施和責任人。網格員按照社區矯正對象生產生活、思想動態和心理狀態,依據社區矯正對象的實際情況,建立“菜單式幫扶”機制,在就學、就業、參加社會保險、開展困難救助等方面,有針對性地協助開展社區矯正教育幫扶活動,引導社區矯正對象實現再社會化的良性轉變,實現了思想矯治與行為矯正同步同頻,取得了回饋社會和重鑄人生的雙贏效果。今年以來,柏溪司法所共開展心理咨詢、就業指導等教育幫扶活動12場次,對家庭貧困、本人或家屬患重大疾病等11名矯正對象給予幫困扶助8200元。 網格是基層治理的最小單元,也是直接服務群眾的最前沿,而社區矯正是社會治理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工作。柏溪司法所的“社區矯正+網格治理”模式是敘州區司法局創新社區矯正監管模式的一個縮影,下一步,區司法局將繼續把網格化服務管理融入社區矯正管理工作,在隊伍建設上發力,在工作機制上用功,堅持社區矯正對象剛性管理與柔性幫扶相結合,全面落實各項監管職責,提升司法行政效率,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