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內江市中區玉溪街道快速反應,按照“早動員、早部署、早行動”的方針,全面落實新冠肺炎疫情綜合防控措施,強化目標管理,以必勝的信心,一邊戰斗一邊探索、不斷優化完善工作方法,初步形成筑牢“三條防線”,抓住“三個重點”,當好“四大員”的“三三四”工作法,全力以赴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筑牢“三道防線” 嚴控輸入源
發動民兵隊堅守高速公路卡口,筑牢城市出入口第一道防線。玉溪民兵隊積極響應區上號召,參與在內江蘇家橋高速公路口執勤任務,依法依規對入境車輛實施疫情排查防控、對出入車輛進行消毒、嚴防輸入性病例。
發動熱心群眾堅守樓群院落門口,筑牢小區單元門第二道防線。積極響應12號通告要求,對小區、院壩實行封閉管理,分別發動物管和熱心群眾設置卡口,加強對外來人員的管控,對所有進出人員進行體溫監測、登記,勸阻本地人少外出,勸返外地人外地車不進來,阻斷傳播途徑。
發動鄰居相互監督,筑牢各家門口第三道防線。宣傳引導群眾守好自家門口,不聚會、不串門,從自身做起少出門,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對居家觀察人員落實聯系卡上墻,發動鄰居相互監督。截至目前組建紅袖標防疫隊宣傳隊11支,103人。玉溪民兵隊為高速公路口出入車輛消毒約10000余車次。
抓住“三個重點” 阻斷擴散源
抓好逐戶摸排重點,建立三級臺賬。玉溪街道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重點加強對武漢返鄉人員和近期在武漢停留和途經武漢人員、近期外出旅游返鄉人員等“重點”人群的排查和管控,阻斷擴散源。緊盯不漏一戶、不漏一人目標,充分發揮黨員先鋒、居民小組、志愿者和各界優勢作用進行摸排。截至目前,共排查19149戶51618人,其中,一次排查13333戶35710人,二次排查5816人15908人。
抓好大數據排查重點,做到及時跟進。玉溪街道對大數據反饋的從湖北返鄉人員信息,采用信息提醒、電話問詢和上門走訪等形式逐戶逐人摸清底數,建立臺賬,及時做好隔離提示和防控知識宣傳,累計接收大數據107條并跟進。
抓好居家醫學觀察人員管控重點,落實三個責任、四個服務、一個承諾及“五個一”要求。對居家醫學觀察人員落實“一個專班、一張聯系卡、一支溫度計、一瓶消毒液、一封信”,專班由街道-社區-網格-協警-衛生院人員5人組成。落實“四見面”,做到衛生院人員對其一天兩次體溫測量、專班人員一天兩次見面。并落細落實臺賬管理,體貼入微人文關懷,本著“隔離不隔愛”的原則,建立聯絡組和聯絡干部關心關愛機制,對包聯家庭的蔬菜、糧油等基本生活必需品時時關心關注,組織聯絡干部代購代送代丟垃圾,確保隔離群眾基本生活不受影響。截至目前累計居家觀察122人次,解除居家觀察105人次(其中6人轉為集中醫學觀察)。
當好“四大員” 打贏阻擊戰
嚴格責任落實,當好“指揮員”。1月22日,街道成立了以街道黨工委書記、辦事處主任為雙組長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在街道衛健辦下設領導小組辦公室;28日成立了玉溪街道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領導小組,聯合玉溪路派出所、玉溪衛生服務中心、玉溪財政所、玉溪司法所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統一領導,統一組織,統一部署,統一實施。增強工作協調性,明確職責任務。領導小組下設疫情防控、宣傳報道、數據資料、應急處突、后勤保障 5個工作小組。多次召開會議、聽取匯報、研究部署,做到科學決策、科學部署。街道領導班子成員每日深入防控一線實地督導,分成5個小組到包片社區檢查疫情防控工作落實情況,查找工作漏洞,現場研究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夯實三級責任,當好“戰斗員”。玉溪街道采取街道-社區-樓院的三級作戰模式,嚴格落實重點場所管理工作。組織玉溪路派出所、城監中隊同志加強對轄區網吧、浴足(洗浴)中心、餐館、麻將館等場所關停力度,對仍不暫停營業的、重新營業的麻將館進行強制處理。加大對轄區內農貿市場、便民服務點巡查監管工作,并組織人員對重點場所進行全面消毒。截至目前,共關停麻將館茶館77家,網吧7家,酒吧1家,洗浴中心3家,活禽宰殺點21個。
黨員率先垂范,當好“先鋒員”。玉溪街道黨工委向轄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發出號召,把投身防控疫情一線作為踐行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的具體行動,充分發揮戰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主動沖鋒在抗疫的一線,承擔入戶排查、宣傳勸導、卡口執勤等任務,讓黨旗在疫情防控一線高高飄揚。
強化輿論引導,當好“宣傳員”。玉溪街道全面做好疫情防控宣傳工作,通過制作短視頻、簡報信息等方式利用微信、微博、川報觀察、四川法制網、內江日報等平臺強化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挖掘轄區內的先進事例,營造良好氛圍,傳達必勝信念;通過小喇叭喊話、懸掛宣傳橫幅、發放宣傳單等形式,廣泛宣傳普及防控知識,不斷提高群眾對疫情的認識。
截至目前,街道定制疫情防控知識的卡通宣傳寫真1000張、宣傳KT板500塊,卡通宣傳畫冊1000份,溫馨提示函550張,12號通告與13號通告共1100張。共張貼、發放宣傳資料32000余份,懸掛橫幅標語135條、挖掘先進典型34人。(劉曾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