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市市場監管系統切實提升防疫期間相關產品及重要民生商品價格監測工作,不斷提升價格監測工作標準,從“廣度、強度、深度”狠上下功夫,采取 “定點、定時段、定品種”的科學方法,準確把握市場價格波動,確保價格監測質量,為穩價保供工作提供重要決策參考。
抓“廣度”拓范圍。拓寬監測面,強化數據支持。增加監測品種,在省局指定監測的18個監測品種基礎之上,結合本地群眾消費習慣和實際的關注熱點,增加了本地自產酒精、特殊品質黑豬肉、生豬批發價(邊口價)、白條鴨 、白鰱魚、花鰱魚、鯽魚等7個品種監測數據,共25個品種進行了精準的價格監測工作。科學設置監測點位,在全市范圍內共選取批發市場、藥店、農貿市場、超市等42個監測點,每個縣(市、區)6個監測點位,遍布全市轄區;將名辰蔬菜批發市場納入監測范圍,做到批發環節與零售環節監測環環相扣,形成鏈條式監測管理。
抓“強度”促升級。加大監測強度,升級監測頻率,將省局要求的監測周報制升級為日報制,嚴格把關,每天收集眾多的價格數據,計算出價格每天的漲跌幅度,時時掌握防疫相關產品及重要民生商品市場價格波動情況。
抓“深度”強分析。深入挖掘價格數字背后的信息,嚴格審核數據間反映的邏輯關系,發現并捕捉市場波動,從而反映出防疫產品及重要民生商品的市場供求變化及相關因素,匯總分析數據形成報告及并上報。為省局,市委、市政府以及市級相關部門提供了較全面的價格監測信息,為市委市政府正確決策打下堅實基礎。(市管宣 四川法制網 高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