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病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如何發揮好群眾的主體作用,讓更多的“民兵”投入戰斗,實現“全民皆兵”,內江市中區民政局在城南街道黃桷井社區和牌樓街道環城路社區探索以居民自治為載體,以聯防聯控為目標,修筑群眾自治“碉堡”,打好阻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人民戰爭,實現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監督、自我服務,發揮起群眾自我阻擊的強大作用。
黨建引領,組建隊伍。為全面做好防控工作,黃桷井社區和環城路社區通過組織動員轄區黨員、樓幢長、志愿者、居民骨干,以社區樓幢為單位,組建了群眾性疫情防控小組,開展居民自治。自治性防控小組對本樓幢居民實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監督;同時,對本樓幢周邊的網吧、茶樓、洗浴中心等政府責令關閉場所進行監管,明確了職責。
建立微信群,暢通信息渠道。以社區網格員、樓幢長為群主,建立微信群,實現疫情防控期間24小時“不見面”監管。在社區黨組織的引領下,社區網格員、樓幢長及居民骨干積極動員本樓幢居民加入樓幢微信群,暢通疫情防控信息渠道。黃桷井社區25幢有居民1523戶,入群762戶;環城路社區省建424號1 幢和康盛路18號4幢有住戶 64 戶,入群 58 戶。對少數不能入群的老年人等特殊群體采取子女入群、鄰居照看等方式,確保每一戶都有信息反映,不留一戶盲點。
擬定疫情防控公約,做到防控有章可循。根據區委區政府相關要求,結合本社區本樓幢實際,通過擬定草案、提請審核、微信群內審議表決等程序制定了樓幢疫情防控公約,內容涵蓋不聚會、不賭博、少出門、主動發現、主動報告等內容。疫情防控公約的制定,從小區院落的層面阻斷病毒傳播,有力保障了居民健康。同時,也進一步引導了居民群眾不擺席、不聚會,不串門、不外出、戴口罩等行為,督促每一位居民從自身做起,積極履行好社會責任。
實行每日報告制度。樓幢居民通過微信群每天上午、下午兩次報告身體健康狀況(如體溫、有無發燒發熱、有無咳嗽等)、活動情況(如是否外出、是否聚會等)、周邊情況(如茶館、外來車輛等),做到情況家家清、日日清。
開展相互監督。居民群眾本著對自己負責,對家人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態度,積極參與疫情防控,開展相互監督,對居民群眾外出是否戴口罩、是否參與聚會,是否參與賭博,是否接觸外來人員等情況進行相互監督,防止個別群眾僥幸違約;對周邊的茶館、網吧等責令關閉場所開展全程全域監督,對有問題的人員和場所發現后進行及時制止,制止不了的第一時間報告社區干部和政府。
開展自我服務。在疫情防控期間,自治隊伍對居家隔離戶、老人、殘疾人、兒童等對象在生活方面(如買菜、送飯)進行互幫互助,有力地解決特殊困難群體生活不便難題。同時,通過微信群內公告,提醒大家正確使用口罩、消毒酒精使用注意事項等,并適時發布相關信息,營造全民抗戰的良好氛圍。
截至目前,城南街道黃桷井社區和牌樓街道環城路社區開展樓幢自治以來,共建立樓幢微信群11個,入群居民 560戶,共收集信息23條,為疫情防控增添了群眾力量。(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