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四川省委、內江市委關于做好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部署要求,內江市加強統籌協調、形成工作合力、全程跟蹤進展、定期督導調研,有力有序有效推進基層應急管理能力建設。全市建成以區域性中心鎮(街道)消防救援站為主力,以鎮(街道)應急隊和村(社區)應急分隊為輔助的“一主兩輔”基層應急力量體系,使基層應急管理工作更加規范、管理更加順暢、制度更加健全、力量更加完備、保障更加有力。
建強市縣級救援隊伍。組建市級“1+1+7+N”應急救援隊伍共42支1193人、縣級應急救援隊伍223支3841人,并進行授旗(授牌),內江市應急救援力量轉變為“統一指揮、協同作戰”,應急處置能力轉變為“全災種、大應急”,全市應急管理工作站在了一個新的更高的起點。
建成中心消防救援站。改建完成東興區白合鎮、隆昌市響石鎮2個中心消防救援站,提檔升級市中區白馬鎮,東興區雙才鎮、郭北鎮,隆昌市界市鎮、金鵝街道,資中縣龍江鎮、羅泉鎮、球溪鎮、重龍鎮,威遠縣鎮西鎮、龍會鎮、連界鎮、向義鎮13個中心消防救援站,共投入1183萬元采購消防車19輛、器材裝備631件套,保障了專職隊伍執勤備戰工作落實落地。
建好鎮(街道)應急隊。印發《關于規范填報鎮(街道)應急隊和村(社區)應急分隊實力情況的通知》,全市83個鎮(街道)統籌機關干部、民兵、企業等工作人員,組建了不少于20人的鎮(街道)應急隊,規范建立了隊員、裝備名冊,由鎮(街道)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兼任隊長,并全部完成掛牌授旗。
建立村(社區)應急分隊。全市1280個村(社區)積極統籌村(社區)組干部、民兵、村(居)民等人員,組建了不少于10人的適應工作需要的村(社區)應急分隊,規范建立了隊員、裝備名冊,由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兼任隊長,并全部完成掛牌授旗。
建設村(社區)微型消防站。村(社區)結合人口分布、易災特點等綜合因素,建立村(社區)微型消防站。全市城鎮社區共建立微型消防站147個,臨近城鎮的村建立微型消防站86個,微型消防站配備了必要的消防器材,能開展消防安全巡查、消防知識宣傳、初期火災撲救等火災防控工作。(孫元偉 曾 靜 四川法制網 高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