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喚醒城市記憶 加快小市城市有機更新

        來源:瀘州市龍馬潭區小市街道 作者:呂圣林 發布時間:2022-06-21 17:06:36

        小市街道作為瀘州市典型老城區,轄區面積約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4萬人。區域內有大小古街巷40余條,分布有瀘州老窖古窖池、古碼頭、寺院道觀和名人故居等豐富的歷史人文古跡,瀘州八大古景,小市占兩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屬市區最古老的街道之一。清朝時期,小市碼頭航運繁忙;新中國成立后,因瀘縣政府在此駐地辦公多年,經濟發達、人流眾多,批發零售興旺,曾一度是川南地區最繁華商業區。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商業中心變遷,加之近年的棚改也未徹底完成,小市城市空間規劃仍停留在九十年代末,城市安全呈現“一大三多”,即人口與建筑密度大,危舊房屋多、人員聚集場所多、重點消防單位多,城市沒有得到實質性有機更新。

        小市城市更新現存問題

        歷史文化厚重,挖掘發揚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妥善處理好保護和發展的關系,注重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像對待‘老人’一樣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歷史文化記憶,讓人們記得住歷史、記得住鄉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家國情懷。”傳統街區、古建筑、文物故居等都是象征文化底蘊的“底子”,而小市可謂是“底氣十足”。小市城區有余公街、凌子街、寶蓮街等古街40余條,又有兆和故居坐落在小市西溝頭。在各個時期、各個階段都有特色文化在小市涌現出來,如古街文化、釀酒文化、宗教文化、商幫文化、碼頭文化。但是,目前小市古建筑年久失修、老城文化逐漸從人們生活中淡化,歷史文化未能跟隨時代進程得到充分挖掘和發揚。

        現存老舊建筑繁多,保護利用少。小市街道自宋元時期被稱為“草市”,就開始居住人至今,歷史悠久,轄區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瀘州老窖窖池群和寶蓮街,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蔣兆和故居,有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清真寺、葆真觀,有河西武純大院、韓家大院等歷史建筑12處,還有余公街、凌子街等多條歷史悠久的老街,但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建筑只是簡單打圍而得不到有效保護,長期閑置并未活化利用,大多處于脫管失修狀態,有的甚至自然坍塌滅失。

        古城名片失色,安全隱患多。自瀘縣搬遷龍馬潭區成立后,受新城擴建、多條跨江大橋建成、批發市場遷移、化纖市場萎縮、交通限制等因素影響,大部分商業外移,而河運又基本退出瀘州主流運輸舞臺,小市經濟處境艱難。加之房屋建筑大多建設于2000年以前,存在建筑老化、建設標準不高、基礎設施陳舊缺失等問題。經過多年的使用,漏水脫磚已成常態、強弱電線如網牽掛、違章建筑形態百出,還存在車進無地停、人進無門衛等難題。雖從2013年起小市啟動棚戶區改造,但因再改造體量大、歷史遺留問題多,改造周期長,目前除了麻沙橋一期已完成征收,其余項目均未結束,形成大片已征未拆區域,不僅存在安全隱患,更是阻礙城市更新進程。

        對策及建議

        瀘州市第九次代表大會中明確提出實施“一體兩翼”特色發展戰略、奮力建設新時代區域中心城市。市委已將學士山文旅項目列為重點項目,小市街道作為龍馬潭區重要城市建成區街道, 將圍繞貫徹市委、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搶抓機遇,按照三改(棚改+舊改+微改)工作思路,結合實際找準發展定位,喚醒城市記憶,推進城市有機更新,重點打造城市消費新熱點,進一步助力新時代區域中心城市建設。

        扎實推進棚改掃尾征收,重塑區域功能規劃。從2015年10月起小市陸續啟動學士山棚戶區(寶蓮街片)、麻沙橋棚戶區、泰和新城棚戶區、五峰巷城中村、水井坎棚戶區等5個改造項目。但因為資金保障不到位、缺乏整體規劃,前期征收工作大面積鋪開,零散插花,加之政策銀行貸款無法為商業、倉儲、辦公服務等,導致后期征收工作推進難、已征收區域無法得到合理開發利用,形成了城市資源的浪費,資金無法績效最大化。接下來的棚改工作,小市將圍繞“整體規劃、分布實施”開展,結合實際情況對小市片區城市功能進行總體規劃,完善功能布局,根據布局調整征收進程,采取滾動開發模式,達到完成一個區域征收,實現一個區域更新目的。同時跟隨市委市政府規劃,多方籌措資金完成項目內資金未覆蓋的房屋征收,做好資金保障。

        有序開展老舊小區改造,煥發街區新活力。2020年7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推動惠民生擴內需,推進城市更新和開發建設方式轉型,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目前小市街道老舊小區改造已進入第二年,將在5年內完成242棟,85.89萬m2,涉及居民8752戶的老舊房改造,實施“三改三添”的舊改工作思路,即改隱患、改基礎、改環境,添文化、添服務、添管理。小市老舊小區改造將以“文化”為方向,打造文商旅融合街區,塑造主城區消費場景,推動文化消費升級,使城市記憶不斷層,再現早年繁華景象。目前,年輕人消費場所已逐漸進駐小市,如寧房、健健烤串、吉倉串串、吞獸、偷心循環等。這批以年輕人為首的商戶正是利用小市的老舊廠房、居民樓進行改造,營造懷舊氛圍,形成了打卡熱潮,以文旅消費促進了小市夜間經濟發展。

        1655802743(1).jpg

        1655802763(1).jpg

        “卿巷子”文化街區打造前后對比圖

        以城市微更新為突破口,讓老城更為精致。2017年后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水污染防治法的出臺,原轉角店麻一麻二拆遷區大部分劃為禁止新建區。同時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于在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中防止大拆大建問題的通知》,要求積極穩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防止出現大拆大建問題。因此要解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人民生活安全指數,小市城市更新要從微小處著手,以微改造見大成效。抓住瀘州老窖集團公司入駐,引入資本實施寶蓮街-老窖窖池群-蔣兆和故居這片區域文旅產業打造,達到吸引年300萬人次的消費旅游,在以維持現有建筑格局基本不變的前提下,以項目建設加快基礎設施完善,做好“繡花功夫”,持續提升老城區人居環境。通過文旅項目和微改造,充分展示小市六大文化,即酒文化、名人文化、民俗街區文化、曲藝文化、民族宗教文化、碼頭航運文化。

        (呂圣林)


        責任編輯:唐方瓊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州市| 南木林县| 横山县| 棋牌| 张北县| 阳春市| 阿鲁科尔沁旗| 四子王旗| 贵阳市| 和静县| 霍林郭勒市| 会同县| 五华县| 清新县| 涟源市| 宝丰县| 宁化县| 金坛市| 海门市| 视频| 清镇市| 老河口市| 文成县| 吴旗县| 阳朔县| 五寨县| 贺兰县| 都昌县| 合作市| 卫辉市| 石河子市| 哈尔滨市| 汉阴县| 山东省| 汽车| 武清区| 长沙县| 富宁县| 赞皇县| 花莲市| 永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