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制網
        法治文化研究會

        賈璋岷:高天麗日 陽光監督“三三制”——基層社區廉政建設的“安公實踐”(下)

        來源:四川省法治宣傳融媒體中心 作者:賈璋岷 發布時間:2023-04-12 03:05:41

        四川天府新區華陽街道安公社區,因清代中期成都府華陽縣令安洪德在此修筑防洪堤得名。作為“一代廉吏”,安洪德勤政為民,克己奉公,留下永遠的佳話。他被尊稱為“安公”,他帶領民眾修建的堤壩,被稱為“安公堤”。

        作為共和國城市管理的最基層單位,在安公社區,廉潔文化源遠流長,廉潔故事代代傳頌。新時代,新人物,新作為,安公社區積極探索,把反腐倡廉的大旗高高舉起,對回答基層社區如何搞好廉政建設這一課題,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本文分為三篇,全面總結安公社區開展廉政建設、涵養廉政文化的經驗。上篇《筑牢堤壩  258工作法縱橫交織》、中篇《江上清風 勇立潮頭的忠誠哨兵》已經刊發。

        本期刊發下篇《高天麗日 陽光監督“三三制”》。

        上篇:筑牢堤壩 258工作法縱橫交織

        中篇:江上清風 勇立潮頭的忠誠哨兵

        下篇:高天麗日 陽光監督“三三制”


        下篇:高天麗日 陽光監督“三三制”


        巍然堤壩,是為了防范泛濫的洪水。同時,也要有一種思維,即便是堅固大堤,也必須常修常新。

        1681240067880.png

        “一代廉吏”安洪德當年主持修造的安公堤,既是一處水利工程,也是一種精神財富。堤上,已成為群眾學習和休閑的好去處。

        治江安瀾,一勞永逸,萬事如意,永無憂愁,這不過是一種理想境界,而現實,是由“急難愁盼千件事”組成的,特別是最基層的社區,面臨的是很多棘手的事。

        經過辛勤工作,這一切有了極大的改善。成都華陽街道安公社區的居民,通過“籍公義安民心”這個共識,努力擁抱新生活。但是,現實生活中,總會出現各種新的情況。

        解決新問題,為社區居民辦“辦實事”,就是社區工作的發力點位。

        “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實踐活動,是與社區監督哨結合在一起的,紀檢隊伍,也是在這些工作中發揮作用,并得到檢驗。

        社區的廉政工作如何創新?安公社區的“監督哨”,創新了一種“三訪三促三賬”的工作法。

        把所有的“微權利”都放在陽光下運行。陽光監督,一“點”就通。把群眾放在心間,為群眾辦實事,是基層社區工作的立足點,基層社區紀委的工作也要凝神聚力。在實踐中,安公社區開始探索如何將社區監督哨與“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結合起來。

        安公堤外,江河水,一波連一波,奔涌向前。

        社區內,陽光監督、為民辦實事的工作,也是一波接一波地展開,環環相扣。

        第一個波峰,要知道群眾想什么,盼什么。

        社區紀委以及前期建立社區監督哨隊伍,開始暢通社情民意收集渠道“主動找事”,將聽民聲察民情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先導,聚焦發揮精準感知群眾需求“前哨站”作用,搭建線上線下溝通平臺、架設各類群體聯系渠道,切實找準民情民意的關切點、居民群眾的煩心事。怎樣“主動找事”呢?他們的方法有三種。

        他們“面對面”訪民情。社區紀委依托1個社區監督哨、10個小區監督哨,以此為主陣地,多次召開民聲壩壩會、民意座談會。社區紀委還開展“紀委書記面對面”活動,聯動社區黨員、社區工作者和居民骨干等各類基層力量,接待走訪住戶商戶。

        他們“線連線”訪民意。精干有力的一班人創新互聯網時代社情民意收集機制,通過“陽光監督一點通”智慧監督平臺、整合天府市民云社智在線、安公社區公眾號等網絡平臺和樓棟微信群、小區QQ群等通訊渠道,建立線上數據歸集機制,實現社情民意全時段匯總歸集、動態化更新掌握。 

        他們“點對點”訪民憂。針對殘障人士、低保人員、優撫對象和高齡老人等特殊群體,社區紀委以及監督哨兵逐一進行精準化、常態化走訪問需,進行意見征求。在轄區老舊小區和拆遷農民集中居住區等重點區域,同步布設24個社區監督哨民情信箱,實現重點人群不遺漏、重點區域全覆蓋。

        這一天,菜蔬新居和菜蔬安置街區小區院落熱鬧起來。原來這是一次小區公開接訪活動。“嗬喲,氣氛還好嘞!看起來就讓人振奮。”居民老楊走進場地,就感到不同往常。

        社區紀委書記譚蘭蘭帶領兩委干部和網格員共計9人,來到會場。此次接訪活動設置有橫幅、接訪內容宣傳展板、群眾答疑區、便民服務指南等。

        民意調查活動開始了。紀委干部從“徳、勤、績、能、廉”等方面,在每個環節,公開征集居民群眾對社區兩委干部的評價和意見。

        接著就是“現場問政”。居民針對各自需求現場提問,有關社區干部現場予以解答。

        這一次的“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現場就收集居民意見建議和急難愁盼事情共9件,部分問題現場就給予回復和解決,對需要咨詢協調相關部門的問題意見,建好登記臺賬,嚴格按流程開展下步工作。

        這樣的活動,在不同的小區漸次推進。

        基層社區紀委的公開接訪活動,是社區紀委為暢通信訪舉報渠道,有效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四風”和腐敗問題的重要工作舉措,也是建立與群眾溝通的橋梁和紐帶。它不僅是充分發揮群眾監督積極性的有效途徑,也是發揮社區紀委的“前哨”功能的一種常態化工作模式。

        “面對面”“線連線”“點對點”。三種訪問方式,既為群眾解決了實際困難,也拓寬了紀檢監察工作的線索來源,得到了轄區群眾的積極參與和充分贊揚,有效形成了轄區居民共同參與、共同營造崇廉尚實的良好社會氛圍。

        81cdcb9d7d4a7b526ea3a34ec40a779.jpg

        訪民情、訪民意、訪民憂。“三訪”,訪出真情。

        訪民情、訪民意、訪民憂。“三訪”,訪出真情。

        第二個波峰,為群眾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與途徑。

        把群眾的需求訪問清楚了,就得解決問題。社區將紓民困、解民憂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重點,喊響“紀委牽頭,哨兵帶頭,有求必應,量力而行”,分類分層制定解決方案,多方聯動辦好民生實事,真正讓群眾的身邊事解決在基層、消化在基層。在這種思路的引領下,安公社區紀委創立了解決問題的“聯動”機制。只有監督執紀督促工作鏈條完善了,才能“合力辦事”。

        聯動,也有三招。三招分為三個層面展開。

        第一招,強化監督,督促黨員骨干聯手辦好事。

        他們將匯總歸集的民生訴求和群眾建議進行分類梳理,上報社區黨委。由社區紀委牽頭,成立由監督哨兵、民情信息員、黨員骨干等組成的“廉情監督隊”,分時段、分任務開展督查工作,列出問題清單,同時,強化日常監督、精準監督,對社區重點工作、重要項目等服務性事項建立“揭榜掛帥”機制,通過建立任務清單、倒排進度、流程跟蹤等方式跟進監督,及時發現并糾治不到位、整治不得力、成效不明顯等問題。

        通過這一招,社區先后組建15支專業志愿服務隊,認領并解決群眾幾百件難題。  

        第二招,雙向發力,督促多元主體聯合辦成事。

        對于微小項目型民生事項,社區黨委搭建資源整合平臺,發動駐區企業、社會組織、社區基金等各類主體籌資參與共建共治,社區紀委通過預警提醒督促進度,跟蹤落實化解糾紛、直奔一線解決難題。

        通過這一招,社區不定期開展“回頭看”鞏固整改成效,雙向發力協同各主體單位,完成104個老舊單元門更換、145處樓道適老化改造、12處樓頂防水修補,先后解決202位老人居家照護和35名幼兒托育托管等民生問題。

        第三招,著眼民生,呼叫促進部門聯動辦難事。

        1681241479319.png

        廉政文化的營造,更需要整體推進。整體推進,則需要一定的形式與載體。院落壩壩會,是一種好形式。

        對社區無法解決的復雜問題,落實社區首問負責制,根據民生訴求性質類別、責任主體和辦理權限向街道吹哨呼叫,同步指定專人做好群眾解釋工作,及時告知處置方案,適時反饋辦理進度,主動爭取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新疆石油花園一二期位于華新下街243號,修建于1998年,1999年交付使用,屬于老舊小區院落。小區因為地勢低洼,再加之小區排污管道使用年限久遠,小區9棟和10棟之間的區域,常常污水橫流。由于地勢原因再加之小區資金有限,小區前期的解決辦法只是加大清掏力度,但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周邊居民經常遭受門前下水道帶堵塞帶來的污水外溢、臭味彌漫等問題,故而十分不滿。

        年初,安公社區監督哨收到來自小區居民反映的上述問題后,將相關問題和訴求及時向社區紀委進行反映。社區紀委書記譚蘭蘭立即帶著問題召開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公司聯席會,了解居民所反映問題的來龍去脈,并督促小區業委會盡快落實解決方案。稍后,小區召集議事會,邀請了專業公司、業委會、物業、居民代表共同出席會議,商討下水道整改方案:對小區管網進行徹底清掏和沖洗,再利用專用儀器對管網內部結構、地勢情況進行勘察給出具體整改措施。

        春節前后,經過前期的系列準備工作,石油一二期對小區9棟和10棟下水道管網處開始進行工程性的徹底整改,得到了小區居民的積極支持。社區紀委和社區監督哨兵對此次下水道整改工作進行了全程跟蹤監督,確保下水道整改工作落實到位。

        終于,下水道問題得到徹底解決。真正解決居民的急難愁盼問題,這個春節,就更有幸福感了。

        第三個波峰,鞏固群眾的幸福感。

        735db2cfd96c13602095de135d372b2.jpg

        安公社區的紀檢工作有三本賬,并以此來建立跟蹤反饋評價機制,保障能辦成事。社區居民,心中也有一桿秤,對社區的工作很滿意,幸福感滿滿。

        在考察訪問中,我們發現安公社區有“三本賬”,并以此來建立跟蹤反饋評價機制“保障成事”

        第一本“賬”:建賬。方式是瞄準問題,目標是“定責任”。

        社區紀委督促建立了《我為群眾辦實事建設幸福美好生活家園攻堅行動問題整改臺賬》,采用掛圖作戰、倒排工期、逐一銷號的項目化管理方式,定崗定人定責任。社區紀委牽頭定期召開由責任“兩委”干部、監督哨兵、監事會成員、訴求意見提出的居民代表共同參與的民生實事聯席會議,真正把群眾“小事”當作社區頭等“大事”來攻堅。

        第二本“賬”:曬賬。方式是全程公開,目標是“促落實”。

        社區紀委在社區公共區域、微信公眾號,建立線上線下“我為群眾辦實事”公示欄,督促社區黨委動態更新辦理進度,同步社區紀委設立監督舉報熱線、建立社會監督機制,接受社會監督和居民評議,確保整改臺賬事項件件有回音、件件有落實。

        第三本“賬”:評賬。方式是“群眾投票”,目標是“驗成效”。

        社區紀委組織“民心大測評活動”,居民掃碼對社區干部辦理民生實事成效進行投票評議,自動生成綜合得分并實時對社會公布,真正實現“干部好不好,老百姓說了算”。“民心大測評活動”開展以來,社區干部平均滿意度達99.5%。

        三本“賬”的完善,將惠民生暖民心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的目標,構建群眾訴求辦理“專人負責、一跟到底”工作責任落實機制,以項目化推進、清單式管理、群眾性評議為抓手,逐項推動各類民生實事落地落實。

        就這樣,完整的“三三制”工作法形成了---主動找事的“面對面訪民情”“線連線訪民意”和“點對點訪民憂”,構成“三訪”。

        合力辦事的督促黨員骨干“聯手辦好事”強化監督、督促多元主體“聯合辦成事”的雙向發力和呼叫促進部門“聯動辦難事”的著眼民生,構成“三聯”。

        瞄準問題“建賬”定責任、全程公開“曬賬”促落實和群眾投票“評賬”驗成效,構成“三賬”。

        “三訪三聯三賬”實行以來,安公社區全覆蓋收集群眾訴求建議1126條,精準化解決急難愁盼事情815件,全面提升社區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動監督效能轉化為社區治理效能。

        點點滴滴,涓涓細流,一波接一波,匯成奔涌的大江。

        1681241555765.png

        高天麗日,陽光明媚。新落成的大橋,被命名為“安公橋”。廉政文化的建設,在干部和群眾之間,構建了連心橋。

        大江奔涌,安瀾筑堤、疏通河道、保護農耕是完整工程。廉政文化的營造,更需要整體推進。

        整體推進,需要一定的形式與載體。考察的過程中,在在“清風驛站”,我們聽到“清風新講堂”的鏗鏘話語;在廉政文化廣場,我們聽到“揚家風、樹新風”主題活動的朗朗笑聲;在“潛溪書院”,我們看到“廉政書角”里讀書的勤奮身影。

        在清風驛站,本屆“廉潔安公---------------------—清風新講堂”開講了。廉潔清風,黨風是重點。

        這一次,是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學習會。安公社區紀委與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片區人民法院,在華陽街道清風驛站開展了廉潔教育聯建活動。聯建活動邀請到華陽法庭的張庭長,為社區紀檢隊伍帶來一場生動的警示教育案例教育會。安公社區兩委干部、下設的黨支部成員、各小區負責人以及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共計40余人,參加了此次警示教育會。

        典型案例警示教育會,圍繞發生在群眾身邊“四風”和腐敗問題的典型案例進行宣講,形式新穎、主題鮮明、案例示人、正氣感人。張庭長深刻剖析了違紀違法案例的嚴重危害,探討發生的成因、軌跡,并提出了深刻有效的預防解決對策。

        通過深入學習典型案例通報,全體人員受到了一次思想上的洗禮,表示要以此次警示教育為契機,切實加強黨性修養,筑牢思想道德防線,始終保持廉潔自律的作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扎實的工作作風投身于工作和生活中去。

        開展相關警示教育活動,是安公社區持續性、常態化的長期作法。通過這種平臺,宣傳廉潔文化知識,倡導廉潔文明新風尚,大力弘揚廉潔文化,弘揚社會新風正氣。

        廉潔文化廣場上,安公社區紀委開展“新風徐來-揚家風、樹新風”主題活動開場了。廉潔的黨風帶動民風,社會新風正氣,春意盎然。

        “‘家和萬事興’好,我想要這一句”“老師,請您幫我寫這個‘德由儉來’”“我幫孫女要這個‘勤思好問’”……春節前的一個下午,來自社區的100多個居民,陸續前來參加社區開展的“新風徐來-揚家風、樹新風”主題活動。

        活動現場設置了攝影作品展示區、書畫作品展示區、篆刻作品展示區等,共展出廉潔和家風家訓類作品200余幅,引得居民駐足欣賞。

        此次活動特別邀請民盟成都書畫院的書法家,為參加活動的居民現場書寫家風家訓,贈送家風家訓字畫和團扇。

        火爆的現場,喜氣洋洋。居民們有的忙著挑選自己喜歡的家風家訓內容,主要有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方面,涵蓋了立德、孝道、勤儉、明禮、感恩等關鍵詞;有的則圍在書法老師身邊,等待老師幫忙在空白團扇上寫下自己家庭的家風家訓內容。活動現場歡笑聲不斷、一片喜氣洋洋的景象。

        “新風徐來-揚家風、樹新風”公益活動的舉辦,是安公社區紀委切實履行社區紀委“三責清單”中的“倡導新風我盡責”職責的體現。活動在節前開展,以家風建設助力作風涵養,在社區推進清廉家庭建設,達到了進一步弘揚清廉家風,實現以良好家風帶動好民風、好社風的目的。

        參加活動的張阿姨壓抑不住內心的激動,連聲點贊:“這次家風家訓活動,舉辦得太好了!今后,我一定要多參加這樣的活動。這么好的時代,都要注重家庭教育,培養良好家風!我要教育家里的娃娃發揮正能量,傳承好家風,做時代新人!”

        培根鑄魂,營造健康向上的社區文化,必不可少。

        a0d334ad34eeb7179012f63f9bb22b8.jpg

        潛溪書院,是社區公共圖書館。設計別致,采光充足,是社區居民靜心讀書的好場所。

        在安公廉政文化廣場,有一個“潛溪書院”。這個“潛溪書院”名字,沿用的是安洪德任華陽縣令期間,為“祭祀先賢,清正民風”,創建的祭祀祠宇。“潛溪”,是明初名臣宋濂的字。宋濂,字潛溪,為創立大明王朝立下汗馬功勞,后被朱元璋清洗,發配入川,途中病逝,明蜀王朱椿將他歸葬于蜀地。到了清王朝,記頌他的功績,更不再是禁區,安洪德自出俸錢,自掏腰包,主持重修這處祠宇,用于紀念宋濂并增祀方孝孺等名臣,同時,這處場地,還兼有授課的功能。清代前期,成都有錦江、墨池、芙蓉、潛溪四大書院。作為成都四大書院之一,最早的潛溪書院,設在成都東門的靜居寺街區一帶,不久,潛溪書院遷到梨花街;靜居寺那里,遺址曾經辦過靜居寺小學。到了王朝沒落之后,兩地建筑物,慢慢湮滅在歲月的風塵里。飄如游魂的脈動,在發掘并弘揚安公廉政文化的過程中,被賡續下來。安公社區用了書院的這個名字,建設起一個有模有樣的社區圖書館。

        安公廉政文化廣場,安公塑像的左前方,是運動場的觀眾席,它是環形臺階式的。這個觀眾席的兩側,立著兩塊醒目的標志牌,上書“潛溪書院”。掩藏在臺階式觀眾席下面的空間,原來本是堆放雜物之處,經過創意改造,就成為了這個獨特的社區公共圖書館。

        時代更迭,當年的書院,再獲新生,在孕育華陽現代文明的安公堤旁,成為現代化的圖書館。文脈相續,精神貫通,文化相承。歷史文化、優秀傳統與現代都市文明一脈相承,與悠遠綿長的廣都歷史文化底蘊互為呼應。

        作為安公社區的免費公共圖書館,潛溪書院精心裝修,別具一格,采光性好,舒適度高。圖書館內,靜謐安好。架架圖書,積淀起文明的厚重。潛溪書院自投用以來,已經有幾萬多冊藏書。其中,除了華陽街道統一采購的1萬多冊外,其余均為各部門、各企業和個人的捐贈。

        來此閱讀的市民,只要向書院捐書一本,還可享受免費外借圖書一個月的權利。社區居民,就愛在潛溪書院享受寧靜的閱讀時光。

        1681241264960.jpg

        潛溪書院的“廉政書角”,也是營造廉政文化的一方園地。

        在圖書館中部位置,有一個“廉政書角”,放滿了有關黨風黨紀、案例與法治以及社會學心理學等方面的圖書。幾位社區居民饒有興趣地站在這里,選擇自己需要的圖書。《黨章中的紀律》《反腐敗問題面對面》《跌宕起伏的成敗故事》等等,如同一縷縷清風撲面而來……


        江水湯湯,逝者如斯,不舍晝夜。

        星轉斗移,又到暮春時節。我來到華陽,漫步安公堤。此時的大堤,早已不是黃土筑、芭茅固了。從1950年后,人民政府對此堤極為重視,多次組織力量加固加高堤壩,全力杜絕水患。近年來,隨著社區治理與景觀打造,堤內楊柳籠煙,棠紅梨白,堤外江流宛轉,白鷺翔集。

        結束這次工作考察和經驗總結的時候,我們再次踏上安公堤。但見長堤伏波,清風徐來,春色滿眼。

        1681241358460.jpg

        “安公堤”,碑不高,但自有氣勢。清風拂面,江水滔滔,它代表著一種永恒的廉政精神。

        我用“枕屏兒”的詞牌,填了一首詞:“襟帶斜波,堤對濁流九轉。史留痕,人盡頌,安公偉岸。洄曲角,平濤浪,蜀江安瀾。人心齊,五倉粟滿。平步晴霞,江畔柳青棠燦。草萋萋,風獵獵,花枝嫩顫。裊茶煙,聽鳥囀,矗碑霄漢。若椽筆、墨云爛漫”。

        長堤邊,屹立著一座碑,上書“安公堤”三個大字。碑不高,卻繞帶清風,自有一種氣勢,如同一支巨筆,點蘸爛漫的墨云,書寫一代又一代關于廉潔、關于廉潔文化的故事。

        本報告文學,全文分為三篇,全面總結安公社區開展廉政建設、涵養廉政文化的經驗。上篇《筑牢堤壩 258工作法縱橫交織》、中篇《江上清風 勇立潮頭的忠誠哨兵》已經刊發,本期為下篇。至此,全文刊登完畢。

        (賈璋岷: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黨支部書記、副會長)

        責任編輯:楊雪嬌

        新聞總署國登2012-F00075847號· 知識產權 (川)作登字2017F00078064 · 連續出版物刊號 川KXO1-093 · 互聯網信息服務許可證 川B2-20191090 ·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川網文【2019】5415-440號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許可證 川字第00217號

        出版物許可證 新出發字第510105010299號 · 川文旅審函【2019】886號 · 川新廣審批準字【2017】335號 · 川法學文研批字【2015】012號 · 川法文批字【2019】009號 · 川新廣批函字【2016】30號

        國家商標局受理第23862702號 · 網絡安全資格認證第23955號 · 省法治文化研究會融媒體中心負責技術、維護和管理

        蜀ICP備18021130號-2 川公網安備 51010402001487號

        本網站(非新聞類)刊發信息不代表主辦單位和本網之觀點,如有異議請聯系本網刪改·法律顧問:省法治文化研究會專家委(何艷律師)

        四川省法治文化研究會 四 川 法 制 網版權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0 by www.cszw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電腦版 | 移動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瓮安县| 广水市| 祁门县| 沾益县| 咸宁市| 建昌县| 武隆县| 武清区| 丹东市| 青阳县| 福州市| 高密市| 甘肃省| 彰化市| 台北县| 北川| 马尔康县| 昆明市| 资兴市| 金寨县| 陵川县| 瑞丽市| 武威市| 宁强县| 重庆市| 卢湾区| 康保县| 永兴县| 额尔古纳市| 松潘县| 绥中县| 海南省| 张家口市| 巴东县| 镇安县| 清原| 射阳县| 诸暨市| 上蔡县| 衡阳市| 瑞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