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圍繞“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三個重要環節,高質量建設市縣河湖管理信息系統,初步實現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河湖管理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得到提升。
????統一規劃,“一盤棋”部署,確保用得久。一是立足與部省平臺功能互補。按照河湖“大數據”平臺構建目標,充分利用部、省河長制平臺已有的遙感影像、地理信息、河流、水庫、渠道、河道里程樁、排污口、水文站、取水口等空間數據,側重建設巡河管理、問題處理等事務功能,同時結合社會參與、公眾監督需要,設置河長制工作推進動態、河長工作動態、“四張清單”展示等內容,做到功能互補。二是立足與部門數據互通。為消除部門之間的信息互聯壁壘,對接了生態環境、自然資源、住建、城管、文旅、水文等部門,集成了生態紅線、飲用水源保護區、河流、水利工程、國土空間規劃等基礎數據,一個平臺呈現,互聯互通;三是立足與水利內部系統互調。基于“智慧巴中”政務云建設配置的水利系統資源,嚴格執行部省河湖管理信息系統標準化建設相關指南要求,接入水利普查查詢系統、水利工程動態監管系統、防汛指揮系統等平臺,開放河流、河長、涉河建設項目等基本信息交換接口,預留健康河流自動評價、涉河建設項目動態管理等功能模塊開發,一個標準交換數據,一個規則調用功能,“一盤棋”部署,分階段實施,分批次完善,確保系統長期運行使用。
????統一建設,“一張圖”施工,確保用得起。一是整合區(縣)資源。按照“1+5”建設模式,市本級和各個區(縣)打捆實施,委托一家技術開發單位、建設一個市縣鄉村四級應用平臺,系統建設成本僅60萬元,年均運維費僅5萬元。二是統籌涉河資源。協調了河長制各成員單位現有的涉河數據,統籌生態環境、城管執法、航運交通等部門的涉河視頻監控點資源,建立統一的河道視頻監控信息中心,形成監控河道的“一張網”。二是集約水利資源。集約水利工程、堤防、涉河建設項目等工程信息,匯聚水功能區監督、生態下泄流量監控數據、飲用水源地水質等監測信息,管項目,管水質,一目了然,費省效宏。
????統一管理,“一竿子插到底”,確保用得好。一是運行機制全方位。為保障系統功能按設定效果全面實現,建立逗硬的使用制度是關鍵,相繼出臺了河流巡查巡檢、問題上報處理、任務派發、運行通報等制度,全方位規范使用行為,依規管人、按流程辦事。二是責任落實全覆蓋。實行權限控制,分為河湖巡查和辦公、事件上報、事件處理等使用功能,對應分配給各級河長、警長、檢察長、巡河員、護河員、社會監督員、河長制辦公室和成員單位工作人員等不同角色的獨立賬號和密碼,實現責任落實全覆蓋。三是問題督辦全過程。實行問題分級管理、分辦處置,河長制辦公室既可以自上而下派發問題處理單,又可以將基層、公眾反饋的問題分發相關責任單位處置,堅持發現、上報、辦理、督促、反饋及辦結等全過程閉環式管理,通過短信自動提醒督辦,引入無人機、無人船等高科技核實涉河點位問題。及時調整河長、巡河員、護河員等人員信息,定期更新電子公示牌、問題清單、河湖狀況等相關基礎信息。截至目前,平臺推送新聞信息1580條,記錄巡河軌跡45000條,整改問題3820個,平臺功能充分發揮,助推河長制工作“見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