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網式排查整治隱患。巴中地形地貌復雜,洪澇等自然災害易發多發,全市災害隱患區域和點位面寬量大,重大風險隱患突出,堅持縣區主責、鄉村主體、部門指導,定人定責定時,共排查整治危及18萬人山洪災害危險區1201處、威脅2萬戶8.8萬人地質災害隱患點2221處,以及小型病險水庫225座、病害山坪塘27682口、渠系近20萬公里,并建立臺賬清單,做到底數清、措施可行。
精細化監測預警預報。健全防汛抗旱、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聯動和會商研判機制,災害性天氣每周研判、每日預報,建立預警信息快速發布平臺和機制,增設山洪危險區、地質災害點、涉水涉河工程等重大隱患點移動式雨量計1000個、野外視頻點200個,統一編入信息平臺的防汛責任人和預警信息員達3.5萬名,災害性天氣信息提前2小時發布到所有危險區,打通預警“最后一公里”。
一盤棋避讓避險應對。堅持全市“一盤棋”,區縣應急委統籌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對19個4A景區游客、12所臨河學校師生和近20萬農村留守人員、52處涉水工程施工人員等重點特殊人群建檔立卡,利用鑼鼓、喇叭、嗩吶等群眾熟悉的傳統信息預警,推廣“村組(業主)組織領導+監測員巡查預警+骨干群眾參與+結對幫扶”的應急演練和避險轉移措施,規范化建設避讓點2000個,實現隱患早發現、危險早知道、遇災早撤離和撤得快、安得穩、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