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開展專題教育。按每學年12個課時以上的要求,開設環保課程及講座,開展環保教育優秀教案評選,扎實做好環保知識進學校、進教材、進教學計劃、進課堂、進師生頭腦。充分利用校園廣播、板報、文化墻、校園網、標語及電子顯示屏等,對環保知識進行廣泛宣傳。分批次深入各校開展環保教育專題講座,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消費,推動形成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切實增強學生環保意識。
多形式開展主題活動。利用“6.5世界環境日”“4.22世界地球日”“3.22世界水日”等重要時間,廣泛舉行環境保護主題活動。開展志愿服務,組織師生投身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爭做生態文明建設和公益行動的傳播者、實踐者和推動者。組織學生參加環保興趣小組,開展環保手抄報、“母親河污染調查”、清除白色垃圾營造美麗環境實踐活動,編排環境文藝節目等。
多層次開展評選活動。開展“綠色學校”“環境友好型學校”“環保教育基地”等評選、授牌工作,創建一批環保教育特色學校;開展優秀班級評選,對活動中表現突出的班級授予“環保教育優秀班級”;開展先進個人評選,對表現優秀的教師和學生授予“環保教育先進個人”“環保小衛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