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市大竹縣司法局楊家司法所成立于1998年,位于大竹縣楊家鎮人民政府院內,距大竹縣城13公里。司法所配有1名政法專編工作人員(副所長,主持工作)和2名司法輔助人員,為楊家鎮轄區內4.2萬余群眾提供法治服務。楊家司法所堅持內外兼修,大力推進“楓橋式”司法所建設,目前各項建設工作已全部完成,司法所面貌煥然一新。
“楓橋式”人民調解治“急”。 堅持“以宣促調,以調代宣,調宣結合”的思路,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穩壓器”作用。楊家司法所在長期的基層工作中,總結了化解矛盾糾紛的實戰技巧——“調解十招”。一是摸清基本案情,做到心中有數;二是弄清當事人想法,找準癥結;三是以誠取信,奠定基礎;四是語言惋轉,切忌樹敵;五是耐心軟磨,切忌急于求成;六是借力打力,切忌孤軍奮戰;七是剛柔并濟,擊潰心理防線;八是單獨溝通,分析利弊;九是掌握火候,果斷宰指;十是書面摳死,避免反悔;從而大大提高了調解成功率。2020年接受調解案件21件,調解成功21件,調解成功率為100% ,其中成功調解8件農民工維權案件,維權金額高達110余萬元,塑造了楊家司法所為農民工解難救急的人民調解品牌。
“楓橋式”普法治“本”。楊家司法所注重將人民調解與法治宣傳相結合,用實際生動的案例宣講法治,同時又在調解過程中釋明法理,最大程度讓基層群眾增強法治意識,為人民調解工作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促進矛盾糾紛的化解,不斷增加社會和諧度。“七五”普法以來,通過“一村一法律顧問”、“農民夜校”、“法治大講堂”等形式定期開展憲法和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宣傳,進村開展普法講師團活動12場次,內容涵蓋憲法、家庭、婚姻、青少年保護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累計開展普法活動35次,演出法治文藝節目10余場,組織普法騎行分隊進村累計循環播放普法音頻1000余小時,發放宣傳資料3000余冊。2018年,天寶村成功建設成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
“楓橋式”矯正治“心”。心換心教育、陽光式監管、社會化幫教,楊家司法所“楓橋式”社區矯正一直在行動。大力開展“國旗下的懺悔”、“聽道德模范課”、“聽假釋人員談監獄生活”、“給孩子的信”、“一封家書”等“修心教育”主題工作,同時堅持“三談心”工作法,即遇到挫折談心、思想有疙瘩談心、重點對象經常談心,以情勢感化社區矯正對象,真正幫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今年因疫情原因,仍集中教育20人次,談話教育12人次,心理輔導2人次,組織社區服務20人次。
“楓橋式”法律服務治“根”。結合當地外出務工農民工較多的實際情況,楊家司法所按照“覆蓋全域、功能完備、便捷高效、普惠百姓”的要求,全力推進“一村一法律顧問”工作,同時法律顧問微信群實現村民全覆蓋,線上線下齊服務。法律顧問定期到村開展法律咨詢、法治宣傳等服務,在微信群實時為在線群眾釋疑解惑。將法律服務拓展到線上領域,通過普惠性、便民性的公共法律服務,法治精神、法治意識、法治觀念正在熔鑄到群眾的頭腦之中。
“問診、把脈、開藥方”三步工作法,歸根到底就是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因地制宜,扎扎實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用精準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發展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