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市敘州區古樹名木資源豐富,擁有古樹超500株,坐落于宜賓市敘州區趙場街道大理村荔枝溝有兩株一級荔枝古樹,最大最古老的一株樹齡為1513年,其樹高16米,樹干周5.6米,樹冠直徑達40米。4月28日上午,宜賓市敘州區人民法院以發布《古樹名木司法保護令》的方式傳承歷史文化,保護珍貴古樹。
古樹名木是“綠色的國寶,活著的文物”,每一棵古樹、每一株名木都是一部綠色的史書, 是活著的歷史坐標。為加強對古樹的保護,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傳承歷史文化,敘州區人民法院在荔枝溝古樹下頒布《古樹名木司法保護令》:一、禁止使用刻劃、砍、剝損樹皮、樹枝,掘根等方式破壞荔枝古樹的完整性;二、禁止在荔枝古樹上架設線纜及纏繞、懸掛物體等破壞荔枝古樹相關保護設施、保護標志;三、禁止在荔枝古樹保護范圍內傾倒污水、燃放明火、排放煙氣、堆放易燃易爆或有害物品。
隨后,敘州區人民法院干警向當地群眾發出倡議,倡議主動學習古樹名木保護知識,宣傳普及古樹名木法律法規,提升古樹名木保護意識,倡議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尊重古樹名木的生長規律和原始風貌,愛樹護樹,及時制止傷害古樹名木的不良行為,及時舉報破壞古樹名木及其生存環境的不法行為,爭當古樹名木保護的宣傳者、守護者。并通過“以案說法”,向當地群眾進行普法宣傳,增強公眾對古樹名木的保護意識,營造保護古樹名木的良好氛圍。
古樹不語,薪火見證歷史文明。加強古樹名木保護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必然要求。敘州區人民法院將始終落實保護優先,預防為主的原則,及時有效采取多項舉措保護生態環境,為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貢獻應有的司法力量。